《四库全书总目》的佛教佛学观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古典书目释家类设置流变 | 第11-31页 |
第一节 附录于分类体系之外 | 第12-16页 |
第二节 厕身于子部道家类下 | 第16-19页 |
第三节 并列于诸子术伎之中 | 第19-27页 |
第四节 子部外的一二级类目 | 第27-31页 |
第二章 《总目》释家类设置考辨 | 第31-55页 |
第一节 对其以前目录学成就的传承 | 第31-40页 |
一、图书目录的收录和评价 | 第32-35页 |
二、图书目录的征引和利用 | 第35页 |
三、分类方法的批评和借鉴 | 第35-40页 |
第二节 释、道二家位置的学理依据 | 第40-44页 |
一、释家类设置的基本原则 | 第40-42页 |
二、居子部末非取法《七录》 | 第42-44页 |
第三节 释、道二家先后顺序的调整 | 第44-55页 |
一、由先道后释到先释后道 | 第45-53页 |
二、学理蜕变为皇权的装饰 | 第53-55页 |
第三章 《总目》的佛教佛学观念 | 第55-93页 |
第一节 对佛教和佛教史的基本认识 | 第57-63页 |
第二节 排斥因果、轮回、神异观念 | 第63-72页 |
第三节 批判融通儒释以及三教合一 | 第72-88页 |
一、反对杂用佛理诠释儒家经典 | 第72-76页 |
二、批判混淆儒释以及三教合一 | 第76-88页 |
第四节 其他 | 第88-93页 |
一、佛教与其他异教的认识 | 第88-91页 |
二、肯定佛教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3-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