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1 引言 | 第7-9页 |
| 2 临床资料 | 第9-11页 |
| ·临床研究办法 | 第9页 |
| ·诊断标准 | 第9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9-10页 |
| ·排除病例标 | 第10页 |
| ·病例剔除与脱落 | 第10页 |
| ·病例来源 | 第10页 |
| ·病例一般资料 | 第10-11页 |
| 3 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 ·药物准备 | 第11页 |
| ·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第12页 |
| 4 观察指标 | 第12-16页 |
| ·瘙痒 | 第12页 |
| ·肛门湿润 | 第12页 |
| ·皮损 | 第12-13页 |
| ·皮损面积 | 第13-14页 |
| ·伴随症状 | 第14页 |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15页 |
| ·安全性评价 | 第15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15-16页 |
| ·为保障严谨性,所有的患者指标的观察和记录固定专职一人负责 | 第16页 |
| ·随访 | 第16页 |
| 5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16-18页 |
|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 第16页 |
| ·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率 | 第16-17页 |
| ·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第17页 |
| ·随访情况 | 第17-18页 |
| ·安全性评价 | 第18页 |
| 6 典型病例 | 第18-19页 |
| 7 讨论 | 第19-27页 |
| ·肛区皮肤解剖生理学研究病因病机 | 第19-20页 |
| ·中医对肛门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0-22页 |
| ·西医对肛门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2-23页 |
| ·方药分析 | 第23-26页 |
| ·中药药理分析 | 第23-25页 |
| ·现代药理分析 | 第25-26页 |
| ·治疗特色 | 第26-27页 |
| 8 结论 | 第27-28页 |
| 9 问题与展望 | 第28-30页 |
| 致谢 | 第30-31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31-33页 |
| 附录:综述 | 第33-50页 |
| 1 病因病机研究 | 第33-35页 |
|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第33-34页 |
| ·现代医学病因病机学的研究 | 第34-35页 |
| 2 现代医学关于湿疹的诊治进展 | 第35-36页 |
| ·诊断要点 | 第35-36页 |
| ·组织病理改变 | 第36页 |
| 3 湿疹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第36-45页 |
| ·一般防治原则 | 第36页 |
| ·内服药物治疗 | 第36-39页 |
| ·外用药治疗 | 第39-40页 |
| ·物理疗法 | 第40页 |
| ·封闭疗法 | 第40-41页 |
| ·中医药治疗近况 | 第41-45页 |
| ·手术治疗 | 第45页 |
| 4 问题与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