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基本定义界定 | 第10-11页 |
(一)班级管理 | 第10页 |
(二)目标与动机 | 第10页 |
(三) 班级目标管理 | 第10-11页 |
二、当前我国中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1-15页 |
(一) 中学教育存在问题 | 第11页 |
(二) 中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1. 师生关系急需改善 | 第12页 |
2. 管理体制不够合理 | 第12页 |
3. 人际关系较为淡薄 | 第12页 |
(三) 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 第12-15页 |
1. 应试教育问题 | 第12-13页 |
2. 班级管理问题 | 第13页 |
3. 家庭教育问题 | 第13-14页 |
4. 教育环境问题 | 第14页 |
5. 办学条件问题 | 第14页 |
6. 教师行为因素 | 第14-15页 |
7. 学生因素 | 第15页 |
8. 建立和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 | 第15页 |
三、目标管理方法在班级管理的意义 | 第15-17页 |
(一)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第15-16页 |
(二) 有助于良好的班级风气的形成 | 第16页 |
(三) 班级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 第16-17页 |
(四) 目标管理更契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 第17页 |
四、班级管理目标与德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 第17-19页 |
(一)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体系 | 第17-18页 |
1. 探索与学生身心发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德育工作方法 | 第17页 |
2. 建立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德育运行机制 | 第17页 |
3. 完善与德育方法和运行机制相配套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 第17-18页 |
(二) 班级德育工作的思路是指导班级管理 | 第18-19页 |
五、班级目标管理的构建和分解 | 第19-26页 |
(一) 制定班集体的总目标 | 第19-21页 |
1. 建立目标体系,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 第19-20页 |
2. 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不能可望不可及 | 第20-21页 |
3. 目标的制定还要着眼于素质的提高 | 第21页 |
(二) 学生个体的目标管理 | 第21-24页 |
1. 根据班级总目标,确定个人目标 | 第21-22页 |
2. 目标的动态管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 | 第22-23页 |
3. 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第23-24页 |
(三) 目标层级的分解 | 第24-26页 |
六、目标的实施和控制 | 第26-29页 |
(一) 班级目标的实施 | 第26-29页 |
1. 班主任要善于引导 | 第26-27页 |
2. 班主任要精心组织活动 | 第27-28页 |
3. 班主任表彰总结要及时 | 第28-29页 |
(二) 班级目标控制 | 第29页 |
1. 持之以恒抓落实 | 第29页 |
2. 及早工作,防微杜渐 | 第29页 |
七、目标成果的评价考核 | 第29-31页 |
(一) 目标管理的考评 | 第29-30页 |
(二) 目标管理的诊断 | 第30页 |
(三) 目标管理的奖惩 | 第30-31页 |
八、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附录 | 第33-35页 |
附录1 德育目标 | 第33-34页 |
附录2 日常管理目标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