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真菌处理硝基化合物的应用基础研究--锰过氧化物酶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工业废水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引言 | 第15-18页 |
| ·前言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 ·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技术方案 | 第16-17页 |
|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17页 |
| ·预期研究成果 | 第17-1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 ·微电解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 ·白腐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 ·白腐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8-19页 |
| ·白腐真菌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19-22页 |
| ·锰过氧化物酶(MnP)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锰过氧化物酶的工业应用 | 第22-23页 |
| ·锰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和催化反应机理 | 第23-24页 |
| ·处理二硝基重氮酚(DDNP)工业废水的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 ·DDNP工业废水的危害 | 第24-25页 |
| ·DDNP工业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25-2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40页 |
| ·材料 | 第28-33页 |
| ·菌种 | 第28页 |
| ·废水和微电解原料 | 第28-29页 |
| ·主要药品 | 第29-31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1-32页 |
| ·相关溶液 | 第32页 |
| ·培养基的组成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40页 |
| ·DDNP废水的微电解 | 第33页 |
| ·DDNP废水水质的测定 | 第33-34页 |
| ·菌种的培养和驯化 | 第34-36页 |
| ·白腐真菌锰过氧化物酶(MnP)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36-37页 |
| ·白腐真菌锰过氧化物酶降解苯胺溶液的动力学研究 | 第37-38页 |
| ·白腐真菌处理硝基苯化合物的研究 | 第38-39页 |
| ·放大实验 | 第39-40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0-64页 |
| ·菌种的固体培养 | 第40页 |
| ·显微镜观察 | 第40-41页 |
| ·菌种的液体培养方法 | 第41页 |
| ·DDNP废水的微电解结果 | 第41-42页 |
| ·MnP酶活的影响因素 | 第42-54页 |
| ·微量元素及氮源对酶活的影响 | 第42-47页 |
| ·pH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 ·装液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49-50页 |
| ·Mn~(2+)对产酶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51页 |
| ·碳源种类对产酶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氮源种类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 ·白腐真菌在最优发酵条件下的产酶情况 | 第53-54页 |
| ·白腐真菌对苯胺的降解 | 第54-59页 |
| ·白腐真菌对硝基苯的降解 | 第59-63页 |
| ·硝基苯标准曲线 | 第59-60页 |
| ·白腐真菌处理不同浓度硝基苯溶液的试验 | 第60页 |
| ·降解硝基苯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 第60-63页 |
| ·放大试验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附录A 二硝基重氮酚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第70页 |
| 附录B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第70-74页 |
| 后记或致谢 | 第74-75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