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现象学教育学--一种“新”的教育学的可能性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7-8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8-9页
 三、文献综述第9-17页
 四、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一章 关于现象学第18-27页
 一、现象学是什么?第18-21页
  1.胡塞尔现象学第18-19页
  2.存在主义现象学第19-20页
  3.解释现象学第20-21页
 二、现象学理念第21-24页
  1.生活世界第21-22页
  2.回到事情本身第22-23页
  3.语言与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第23-24页
  4.意向性第24页
 三、现象学研究:寻找新的可能性第24-27页
第二章 现象学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第27-37页
 一、现象学在荷兰的发展第27-29页
 二、乌特勒支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第29-35页
  1.乌特勒支学派的创立第29页
  2.主要代表人物第29-34页
  3.乌特勒支学派在其它学科领域声誉衰退第34-35页
 三、加拿大——当代现象学教育学的中心第35-37页
第三章 马克斯·范梅南的现象学教育学第37-42页
 一、关于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第37页
 二、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的现象学教育学第37-42页
  1.着眼于儿童生活第38页
  2.强调教师的替代父母关系第38-39页
  3.是一种召唤,一种使命第39-40页
  4.是一种机智的调和艺术第40-42页
第四章 现象学教育学——一种“新”的教育学的可能性第42-66页
 一、现象学教育学者对主流教育研究的批判第42-44页
 二、现象学教育学——一种“新”的教育学的可能性第44-66页
  1.关注人的体验第45-47页
  2.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第47-49页
  3.追求意义第49-51页
  4.强调主体间性的关系——语言和对话因而显得尤为重要第51-53页
  5.注重反思第53-55页
  6.寻求理解第55-57页
  7.注重教育的情境性第57-59页
  8.认为爱、关心和责任感是教育学的条件第59-61页
  9.具有教育学意向性第61-62页
  10.召唤、使命以及教学机智第62页
  11.关注儿童的秘密第62-63页
  12.“回到事情本身”和“生活世界”第63-66页
第五章 一种“新”的教育学如何可能?第66-73页
 一、现象学发展的实践走向显示出了教育学的实践本性第66-68页
 二、一种新的教育学如何可能?第68-73页
结语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后记第78-79页
附录第79-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广告形式与注意水平对网络广告记忆的影响
下一篇:“现代诗体”与“现代诗质”的博弈--论朱湘抒情诗的诗体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