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文献回顾 | 第17页 |
·本课题的理论创新和框架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优势产业的理论解释 | 第19-28页 |
·优势产业的内涵探讨 | 第19-21页 |
·什么叫优势产业 | 第19-20页 |
·优势产业的产业特征 | 第20-21页 |
·优势产业演进的动力机制 | 第21-23页 |
·需求动力 | 第21-22页 |
·供给动力 | 第22页 |
·分工动力 | 第22-23页 |
·技术动力 | 第23页 |
·优势产业发展的趋势 | 第23-28页 |
·全球化趋势 | 第24页 |
·集群化趋势 | 第24页 |
·信息化趋势 | 第24-25页 |
·服务化趋势 | 第25页 |
·知识化趋势 | 第25页 |
·产业代谢速度加快趋势 | 第25-26页 |
·产业重组加剧趋势 | 第26-28页 |
第3章 优势产业的判断和选择基准 | 第28-35页 |
·一类基准 | 第28-31页 |
·产业竞争力基准 | 第28-29页 |
·产业生命周期基准 | 第29-31页 |
·产率上升基准 | 第31页 |
·求收入弹性基准 | 第31页 |
·二类基准 | 第31-35页 |
·产业关联度基准 | 第31-32页 |
·经济发展阶段基准 | 第32-34页 |
·产业集中度基准 | 第34-35页 |
第4章 优势产业的培育 | 第35-55页 |
·技术创新模式 | 第35-41页 |
·技术创新的内涵 | 第35-36页 |
·技术创新是培育优势产业的主要动力 | 第36-39页 |
·通过技术创新,培育优势产业的思路 | 第39-41页 |
·产业聚集模式 | 第41-48页 |
·产业聚集的动力机制 | 第42-46页 |
·培育优势产业群的政策 | 第46-48页 |
·产业整合模式 | 第48-55页 |
·企业的重组条件 | 第48-51页 |
·企业重组的直接效益和成本构成 | 第51-52页 |
·通过重组培育优势产业的主要构想 | 第52-55页 |
第5章 工业化新时期的优势产业 | 第55-72页 |
·工业化过程中优势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 | 第55-59页 |
·产业结构的转变 | 第55-56页 |
·产业结构调整与高级化 | 第56-57页 |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优势产业的演进规律 | 第57-59页 |
·我国优势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 第59-64页 |
·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走势 | 第59-60页 |
·新阶段我国培育优势产业的各种约束因素 | 第60-61页 |
·东部、中部、西部:在优势产业培育上走“特色路” | 第61-64页 |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分析 | 第64-72页 |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优势产业 | 第65-68页 |
·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比较 | 第68-69页 |
·振兴装备工业的战略思路 | 第69-72页 |
第6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优势产业的发展 | 第72-87页 |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安全 | 第72-76页 |
·经济全球化对产业安全带来的影响 | 第72-74页 |
·对我国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的挑战 | 第74-76页 |
·产业保护的政策框架和实践 | 第76-81页 |
·先行工业化国家的产业保护 | 第76-78页 |
·后发国家的产业保护 | 第78-79页 |
·发展中国家产业保护的实践和教训 | 第79-81页 |
·WTO 条件下优势产业的发展 | 第81-87页 |
·建立新型的市场体系和法律体系 | 第81-82页 |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 第82页 |
·发挥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塑造竞争优势 | 第82-84页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件环境 | 第84-87页 |
第7章 案例:长沙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 | 第87-102页 |
·长沙优势产业选择 | 第87-97页 |
·长沙优势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 第97-99页 |
·长沙优势产业发展的启示 | 第99-102页 |
结论 | 第102-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