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抽吸法脱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29页 |
·含氨氮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1-12页 |
·目前国内外含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2-20页 |
·生物脱氮方法 | 第12-16页 |
·传统生物脱氮方法 | 第12-13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 | 第13-14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 | 第14页 |
·厌氧氨氧化 | 第14-16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16-20页 |
·吹脱法 | 第16-17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7-18页 |
·折点氯化法 | 第18-19页 |
·沉淀法 | 第19页 |
·液膜法 | 第19页 |
·电解法 | 第19页 |
·超临界氧化法和湿式空气氧化法 | 第19-20页 |
·含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的国内外进展 | 第20-26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国内外工程概况 | 第24-26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8页 |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2章 实验内容、设备及方法 | 第29-43页 |
·真空抽吸法的脱氮原理设想 | 第29页 |
·实验装置 | 第29-30页 |
·实验装置工艺原理 | 第30页 |
·实验废水来源及水质 | 第30-31页 |
·检测试剂及仪器 | 第31-32页 |
·检测试剂 | 第31页 |
·检测仪器 | 第31-32页 |
·检测方法 | 第32-36页 |
·电导率的检测方法 | 第32页 |
·pH值的检测方法 | 第32-33页 |
·氨氮的检测方法 | 第33-36页 |
·方法 | 第33页 |
·原理 | 第33页 |
·装置 | 第33-34页 |
·试剂的配置 | 第34页 |
·测定步骤 | 第34-35页 |
·计算 | 第35-36页 |
·真空泵的选型 | 第36-39页 |
·真空泵的选型原则 | 第36页 |
·真空泵的分类 | 第36-37页 |
·确定真空泵类型及规格型号 | 第37-39页 |
·真空度的调节 | 第39-40页 |
·实验步骤 | 第40-43页 |
第3章 真空负压抽吸脱氮实验 | 第43-59页 |
·探索性实验及其结果检测方法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43页 |
·实验过程 | 第43-44页 |
·探索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53页 |
·真空抽吸脱氮效果分析 | 第44-49页 |
·脱氮前后渗滤液电导的变化分析 | 第44-46页 |
·脱氮前后渗滤液pH值的变化分析 | 第46-49页 |
·脱出氮吸收效果分析 | 第49-53页 |
·吸收液吸收氨前后电导率变化分析 | 第49-51页 |
·吸收液吸收氨前后pH值变化分析 | 第51-53页 |
·探索性实验小结 | 第53页 |
·正交实验 | 第53-59页 |
·正交实验电导率数据的分析 | 第54-56页 |
·正交实验pH数据的分析 | 第56-58页 |
·正交实验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正式实验 | 第59-66页 |
·正式实验的目的 | 第59页 |
·正式实验装置 | 第59-60页 |
·正式实验结果的检测方法 | 第60页 |
·正式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6页 |
·脱出氨的再吸收现象观察实验分析 | 第60-61页 |
·真空度与处理效率的关系 | 第61-62页 |
·真空抽吸时间与处理效率的关系 | 第62-65页 |
·正式实验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真空抽吸脱氮法与空气吹脱脱氮法的比较 | 第66-68页 |
第6章 经济效益预测及工业机型的初步设想 | 第68-70页 |
·经济效益预测 | 第68页 |
·工业机型的设想 | 第68-70页 |
第7章 结论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