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9页 |
1 谷氨酰胺转胺酶简述 | 第12页 |
2 谷氨酰胺转胺酶的来源、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质 | 第12-15页 |
2.1 不同来源谷氨酰胺转胺酶理化性质的比较 | 第12-14页 |
2.2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的理化特性 | 第14页 |
2.3 MTG的结构分析 | 第14-15页 |
3 谷氨酰胺转胺酶的作用机理及酶活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4 谷氨酰胺转胺酶的生产方法 | 第16-21页 |
4.1 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谷氨酰胺转胺酶 | 第16-18页 |
4.2 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酰胺转胺酶 | 第18-21页 |
4.3 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获得 TG | 第21页 |
4.4 MTG的分离纯化 | 第21页 |
5 谷氨酰胺转胺酶的应用 | 第21-28页 |
5.1 TG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1-27页 |
5.2 TG在其他工业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6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产谷氨酰胺转胺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保藏方法的研究 | 第29-39页 |
1 前言 | 第29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3.1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 | 第32-37页 |
3.2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产生菌株的保藏方法的研究 | 第37-38页 |
4 结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添加不同单因子物质对谷氨酰胺转胺酶酶活力的影响 | 第39-47页 |
1 前言 | 第39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3.1 玉米浆对谷氨酰胺转胺酶酶活力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 Zn~(2+)对谷氨酰胺转胺酶酶活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谷氨酰胺转胺酶酶活力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 不同油脂对谷氨酰胺转胺酶酶活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4 结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不同豆饼粉水解物对谷氨酰胺转胺酶酶活力的影响 | 第47-52页 |
1 前言 | 第47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1页 |
4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利用SAS软件对谷氨酰胺转胺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52-58页 |
1 前言 | 第52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52页 |
2.3 谷氨酰胺转胺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52页 |
2.4 培养基优化方法 | 第52-5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3.1 二水平设计 | 第53-54页 |
3.2 响应面分析(RSA) | 第54-57页 |
4 结论 | 第57-58页 |
第六章 谷氨酰胺转胺酶发酵罐放大培养的研究 | 第58-63页 |
1 前言 | 第58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2.3 谷氨酰胺转胺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59页 |
2.4 残余甘油的测定 | 第59页 |
2.5 10L发酵罐放大培养 | 第59-6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2页 |
4 结论 | 第62-63页 |
总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