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Ni/MH电池的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Ni/MH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AB_5型稀土系贮氢合金 | 第19-20页 |
·AB_2型Laves相贮氢合金 | 第20-21页 |
·镁基贮氢合金 | 第21-22页 |
·V基固溶体型贮氢合金 | 第22-23页 |
·非AB_5型稀土系贮氢合金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镁基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 第24-48页 |
·镁基贮氢合金气态贮氢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4-34页 |
·与过渡金属的复合 | 第25-27页 |
·与其它贮氢合金的复合 | 第27-29页 |
·与AB_5合金的复合 | 第27-28页 |
·与AB_2合金的复合 | 第28-29页 |
·与金属氧化物/氯化物的复合 | 第29-32页 |
·与非金属元素的复合 | 第32-34页 |
·镁基贮氢合金电化学贮氢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34-43页 |
·机械球磨(MG)形成复合体系 | 第34-36页 |
·表面包覆 | 第36-39页 |
·表面化学镀 | 第36-37页 |
·机械球磨包覆 | 第37-39页 |
·多元合金化或元素取代 | 第39-43页 |
·稀土-镁系贮氢合金 | 第43-46页 |
·稀土-镁系合金气态贮氢特性 | 第43-46页 |
·稀土-镁系合金电化学贮氢特性 | 第46页 |
·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48-56页 |
·贮氢合金的成分设计及样品制备 | 第48-49页 |
·合金成分设计 | 第48-49页 |
·合金样品的制备 | 第49页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9-54页 |
·合金电极的制备 | 第49-50页 |
·电化学测试装置 | 第50-51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51-54页 |
·仪器分析 | 第54-56页 |
·XRD分析 | 第54页 |
·SEM/EDS分析 | 第54页 |
·XPS分析 | 第54页 |
·AES分析 | 第54-56页 |
第四章 La_2Mg_(17)-Ni系与La_2Mg_(17)-Co系合金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 第56-88页 |
·La_2Mg_(17)+xwt.%Ni(x=50,100,150,200,300)系合金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 第56-69页 |
·合金的微结构 | 第57-58页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58-69页 |
·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第58-63页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63-64页 |
·交换电流密度与电化学反应阻抗 | 第64-67页 |
·极限电流密度 | 第67-68页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68-69页 |
·球磨时间对La_2Mg_(17)+200wt.%Ni复合合金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9-80页 |
·合金的微结构 | 第70-71页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71-80页 |
·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第71-74页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74-75页 |
·交换电流密度与电化学反应阻抗 | 第75-78页 |
·极限电流密度 | 第78-79页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79-80页 |
·La_2Mg_(17)+xwt.%Co(x=50,100,150,200)系合金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 第80-86页 |
·合金的微结构 | 第80-82页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82-86页 |
·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第82-84页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84页 |
·交换电流密度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添加氧化物及球磨包覆对La_2Mg_(17)+200wt.%Ni非晶合金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88-118页 |
·添加氧化物对La_2Mg_(17)+200wt.%Ni非晶合金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88-104页 |
·TiO_2对La_2Mg_(17)+200wt.%Ni非晶合金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89-97页 |
·合金的微结构 | 第89-91页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91-97页 |
·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第91-93页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93-94页 |
·交换电流密度与电化学反应阻抗 | 第94-95页 |
·极限电流密度 | 第95-96页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96-97页 |
·其它氧化物对La_2Mg_(17)+200wt.%Ni非晶合金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97-104页 |
·合金的微结构 | 第97-98页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98-104页 |
·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第98-100页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100-101页 |
·交换电流密度与电化学反应阻抗 | 第101-103页 |
·极限电流密度 | 第103-104页 |
·球磨包覆对(La_2Mg_(17)+200wt.%ANi)非晶合金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104-116页 |
·Ti粉球磨包覆对(La_2Mg_(17)+200wt.%Ni)非晶合金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104-109页 |
·Ti包覆量对(La_2Mg_(17)+200wt.%Ni)非晶合金微结构的影响 | 第104-107页 |
·Ti包覆量对(La_2Mg_(17)+200wt.%Ni)非晶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石墨、Al、Co、Ni粉球磨包覆对(La_2Mg_(17)+200wt.%Ni)非晶合金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6页 |
·不同包覆元素对(La_2Mg_(17)+200wt.%Ni)非晶合金微结构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不同包覆元素对(La_2Mg_(17)+200wt.%Ni)非晶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0-116页 |
·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第110-114页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114-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多元稀土-镁基合金的非晶化与多元非晶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118-147页 |
·La_2Mg_(17-x)Ni_x(x=1,3,5)+200wt.%Ni系球磨合金 | 第118-128页 |
·合金的微结构 | 第118-120页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120-128页 |
·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第120-124页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124-125页 |
·交换电流密度与电化学反应阻抗 | 第125-126页 |
·极限电流密度 | 第126-127页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127-128页 |
·La_2Mg_(14)Ni_(3-x)Al_x(x=0.5,1,1.5,2)+200wt.%Ni系球磨合金 | 第128-137页 |
·合金的微结构 | 第128-130页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130-137页 |
·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第130-133页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133-134页 |
·交换电流密度与电化学反应阻抗 | 第134-135页 |
·极限电流密度 | 第135-136页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136-137页 |
·La_2Mg_(14-x)Ti_xNi_3(x=1,2)+200wt.%Ni系球磨合金 | 第137-145页 |
·合金的微结构 | 第138-139页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139-145页 |
·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第139-142页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142-143页 |
·交换电流密度与电化学反应阻抗 | 第143-144页 |
·极限电流密度 | 第14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7页 |
第七章 La_2Mg_(17)-Ni非晶合金的循环容量衰退机制 | 第147-163页 |
·La_2Mg_(17)-Ni非晶合金的结构稳定性 | 第147-148页 |
·合金表面腐蚀产物的特征 | 第148-154页 |
·XPS分析 | 第148-150页 |
·AES分析 | 第150-153页 |
·SEM形貌 | 第153-154页 |
·电化学测试分析 | 第154-159页 |
·La_2Mg_(17)-Ni非晶合金循环容量衰退机制 | 第159-161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163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63-170页 |
·La_2Mg_(17)-Ni系与La_2Mg_(17)-Co系复合合金 | 第163-164页 |
·添加氧化物及球磨包覆的影响 | 第164-165页 |
·多元复合非晶合金 | 第165-167页 |
·La_2Mg_(17)-Ni非晶合金的循环容量衰退机制 | 第167-168页 |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 第168-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接受的论文 | 第184-186页 |
致谢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