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世界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研究--以安阳殷墟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1页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页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1-14页
 (五) 论文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14-16页
第二章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原则第16-34页
 第一节 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性第16-19页
  (一) 遗产和文化遗产第16-17页
  (二) 文化遗产的特性第17-19页
 第二节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原则第19-22页
  (一) 原真性原则第19-20页
  (二) 完整性原则第20-21页
  (三) 可持续性原则第21-22页
 第三节 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功能第22-25页
  (一) 传承遗产文化功能第23页
  (二) 旅游经济功能第23-24页
  (三) 宣传教育功能第24-25页
 第四节 “申遗”热潮下的冷思考第25-34页
  (一) 明确“申遗”的目的第27-28页
  (二) 在遗产申报和管理认识上不能错位第28-31页
  (三) 遗产保护与开发观念的转变第31-34页
第三章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必然选择第34-45页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34-36页
  (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34-35页
  (二)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35-36页
  (三) 可持续发展是文化遗产的必然选择第36页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第36-39页
  (一) 遗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致使遗产资源供给严重失衡第37页
  (二) 有限的世界级遗产资源面临旅游者数量倍增的压力第37-38页
  (三) 文化品位不高、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受到冲击,旅游文化教育功能亟待提高第38-39页
  (四) 国民素质不高,淡薄的环境意识和不文明旅游行为冲刺着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第39页
 第三节 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几个关系第39-45页
  (一)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化旅游开发利益第39-41页
  (二) 强化“遗产文化价值”,淡化“旅游经济价值”第41-42页
  (三) 强化“遗产旅游的供给质量”,淡化“遗产旅游数量”第42-43页
  (四) 优化“遗产旅游的经营理念”第43-45页
第四章 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的保护和开发模式第45-69页
 第一节 殷墟概况第45-47页
 第二节 殷墟文化遗产价值第47-49页
  (一) 历史价值第47-48页
  (二) 科学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制造业巅峰的代表第48-49页
 第三节 殷墟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第49-54页
  (一) 展示手段单一,不能满足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50-51页
  (二) 解说系统不完善,无法全面展示殷商文化内涵第51-52页
  (三)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缺乏,综合开发进程缓慢第52-53页
  (四) 缺乏现代化的旅游市场营销手段,遗产旅游发展滞后第53-54页
 第四节 殷墟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对策第54-69页
  (一) 殷墟遗产旅游开发的原则第55-57页
  (二) 殷墟遗址旅游开发的形象定位第57-58页
  (三) 提升殷墟遗产旅游资源吸引力主要措施第58-69页
第五章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后记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任乃强(1894-1989)学术及其治学特点之研究
下一篇:从现象学教育学视角论英语教师个人实践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