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乃强(1894-1989)学术及其治学特点之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第一节 学术史的回顾 | 第6-11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架构、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人生经历 | 第15-26页 |
第一节 人生简历 | 第15-19页 |
第二节 张澜人格和教育培养之影响 | 第19-22页 |
第三节 家人的倾力支持 | 第22-26页 |
第三章 学术经历及成果 | 第26-43页 |
第一节 各学术分期的学术成果 | 第26-33页 |
第二节 学术成果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 第33-36页 |
第三节 学术成果的时代效应 | 第36-43页 |
第四章 任乃强的治学特点 | 第43-57页 |
第一节 经世致用 | 第43-46页 |
第二节 史地结合 | 第46-50页 |
第三节 详细考证 | 第50-53页 |
第四节 龙虫并雕 | 第53-57页 |
第五章 任乃强与同时代学人之比较 | 第57-64页 |
第一节 同时代学人之共同特点 | 第57-60页 |
第二节 任乃强之个人特色 | 第60-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75页 |
附录一 任乃强简易年谱 | 第65-68页 |
附录二 任乃强撰写之主要著作 | 第68-69页 |
附录三 任乃强撰写之各类文章 | 第69-73页 |
附录四 任乃强绘制之“康境之变迁” | 第73-74页 |
附录五 任乃强绘制之“喀木地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后记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