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辩诉交易概诉 | 第1-12页 |
一、辩诉交易的概念 | 第8-10页 |
二、辩诉交易的分类 | 第10-11页 |
三、辩诉交易的动机 | 第11-12页 |
第二部分 辩诉交易的产生和发展 | 第12-21页 |
一、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2-13页 |
二、美国辩诉交易的发展 | 第13-17页 |
三、世界其它国家的辩诉交易 | 第17-21页 |
(一) 普通法系国家 | 第17-18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 | 第18-21页 |
第三部分 辩诉交易的社会基础 | 第21-28页 |
一、对抗制法律制度体系 | 第22-25页 |
(一) 当事人主义诉讼理念 | 第22-23页 |
(二) 证据开示制度和沉默权制度 | 第23-24页 |
(三) 检察官广泛的起诉裁量权 | 第24-25页 |
二、独立和发达的律师职业群体 | 第25-26页 |
三、契约文化 | 第26-28页 |
第四部分 辩诉交易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28-35页 |
一、正义价值 | 第28-33页 |
(一) 程序正义 | 第28-31页 |
(二) 实体正义 | 第31-33页 |
二、效率价值 | 第33-35页 |
第五部分 有关我国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 第35-48页 |
一、我国引入辩诉交易的必要性 | 第35-38页 |
(一) 应对大量增长的刑事犯罪的需要 | 第35-36页 |
(二) 提高司法效率的需要 | 第36-37页 |
(三) 刑事诉讼的全球化的需要 | 第37-38页 |
二、我国引入辩诉交易的障碍 | 第38-42页 |
(一) 理念和制度障碍 | 第38-39页 |
(二) 律师职业群体不能保障被告人利益 | 第39-41页 |
(三) 缺乏契约文化 | 第41-42页 |
三、我国辩诉交易制度的基本框桇 | 第42-48页 |
(一) 适用范围 | 第43-44页 |
(二) 交易的内容 | 第44页 |
(三) 辩诉交易的适用条件 | 第44-46页 |
(四) 辩诉交易的司法审查 | 第46-47页 |
(五) 辩诉交易的救济机制 | 第47-48页 |
参考书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