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一、企业集群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 第12-16页 |
二、知识和学习成为企业集群构建持续竞争优势最重要的资产 | 第16-17页 |
三、构建学习型企业集群成为解决经济全球化视角下企业集群困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第17-19页 |
(一) 全球导向与区域性封闭 | 第17-18页 |
(二) 先前力量和新能力 | 第18页 |
(三) 根植性和锁定 | 第18-19页 |
四、福建省企业集群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19-21页 |
五、本论文拟分析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21-22页 |
六、本论文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七、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3页 |
八、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企业集群研究综述与探讨 | 第26-36页 |
一、企业集群的现象与分类 | 第26-29页 |
(一) 企业集群的定义 | 第26-28页 |
(二) 企业集群的分类 | 第28-29页 |
二、企业集群内在机理 | 第29-31页 |
(一) 聚集经济理论 | 第29-30页 |
(二) 交易费用理论 | 第30页 |
(三) 创新理论 | 第30-31页 |
三、企业集群的学习问题 | 第31-36页 |
(一) 区域创新系统和集群学习 | 第31-32页 |
(二) 全球性知识流通与发达国家“知识创造的集群理论” | 第32-33页 |
(三) 集群学习与社会网络关系 | 第33页 |
(四) 集群学习中的其它相关研究 | 第33-34页 |
(五) 国内有关集群学习的研究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企业集群学习的机制 | 第36-52页 |
一、集群企业学习的知识互动网络 | 第36-38页 |
二、知识的类型与集群知识集成的SECI 模型 | 第38-40页 |
(一) 知识的类型 | 第38-39页 |
(二) 集群知识集成的SECI 模型 | 第39-40页 |
三、集群企业学习的途径 | 第40-43页 |
(一) 模仿学习 | 第40页 |
(二) 人员流动 | 第40-41页 |
(三) 组织间合作 | 第41-42页 |
(四) 企业衍生 | 第42-43页 |
(五)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 第43页 |
四、企业集群学习的过程 | 第43-49页 |
(一) 知识获取 | 第44-45页 |
(二) 知识吸收 | 第45-47页 |
(三) 知识创造 | 第47-48页 |
(四) 知识整合 | 第48-49页 |
五、案例分析:石狮服装业企业集群的学习网络 | 第49-52页 |
第四章 企业集群学习的激励 | 第52-68页 |
一、基于相互学习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机理(企业学习激励的一般分析) | 第52-58页 |
(一) 学习互动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机理分析 | 第52-55页 |
(二) 技术(知识)溢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 第55-57页 |
(三) 结论 | 第57-58页 |
二、企业集群学习能力势差现象 | 第58-59页 |
三、企业集群的雁阵学习模型 | 第59-60页 |
四、集群高低位势企业学习的激励 | 第60-63页 |
(一) 集群高位势企业学习的激励 | 第60-62页 |
(二) 集群低位势企业学习的激励 | 第62-63页 |
五、案例分析:晋江鞋业集群的学习激励研究 | 第63-68页 |
(一) 晋江鞋业集群简介 | 第63页 |
(二) 晋江安踏鞋业有限公司基于技术合作的创新能力强化机理研究 | 第63-65页 |
(三) 晋江鞋业集群的雁阵学习模式分析 | 第65页 |
(四) 晋江鞋业集群的学习激励分析 | 第65-68页 |
第五章 社会资本对促进企业集群学习的研究 | 第68-76页 |
一、企业集群中的社会资本 | 第68-69页 |
二、社会资本影响企业集群学习的分析 | 第69-76页 |
(一) 集群学习活动与结构性嵌入 | 第69-73页 |
(二) 集群学习活动与关系性嵌入和认知性性嵌入 | 第73-76页 |
第六章 完善学习型企业集群的对策 | 第76-85页 |
一、学习型企业集群完善对策框架 | 第76页 |
二、核心层学习环境优化对策 | 第76-78页 |
(一) 集群中企业个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 第76-77页 |
(二) 集群内部学习互动机制优化 | 第77-78页 |
(三) 完善集群学习平台 | 第78页 |
三、辅助层环境优化对策 | 第78-80页 |
(一) 集群代理机构建设 | 第79页 |
(二) 集群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 第79-80页 |
四、外围支持层优化对策 | 第80-85页 |
(一) 政府的功能完善和政策支持 | 第80-84页 |
(二) 积极推进与外部机构的有效合作 | 第84-8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85-86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一 农工党福建省委会《福建民营经济的企业集群发展研究》调研提纲 | 第92-94页 |
附录二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及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