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圣像破坏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其社会、政治和宗教意义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5页 |
| 1. 引言 | 第10页 |
| 2. 综述 | 第10-15页 |
| 第一章 圣像破坏运动的原因 | 第15-22页 |
| ·政治因素 | 第15-18页 |
| ·教会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的威胁 | 第16-17页 |
| ·皇帝试图恢复其对于教会的控制 | 第17-18页 |
| ·经济因素 | 第18-20页 |
| ·教会拥有大量免税土地和免役人口 | 第18-19页 |
| ·皇帝对外战争需要大量资金和军队 | 第19-20页 |
| ·宗教文化因素 | 第20-22页 |
| ·基督一性论的影响 | 第21页 |
| ·伊斯兰教关于圣像的观点对拜占庭的影响 | 第21-22页 |
| ·保罗派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 第22页 |
| 第二章 圣像破坏运动的过程 | 第22-36页 |
| ·第一次圣像破坏运动 | 第23-32页 |
| ·利奥三世发起运动 | 第23-27页 |
| ·君士坦丁五世召开宗教会议 | 第27-29页 |
| ·女皇艾琳恢复圣像 | 第29-32页 |
| ·第二次圣像破坏运动 | 第32-36页 |
| ·利奥五世再次发起 | 第32-34页 |
| ·米哈伊尔二世与赛奥菲罗斯的继续 | 第34-35页 |
| ·米哈伊尔三世时的恢复圣像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圣像破坏运动的结果 | 第36-41页 |
| ·政治影响 | 第36-37页 |
| ·在拜占庭帝国确立皇权高于教权 | 第36-37页 |
| ·西部教会脱离拜占庭帝国的控制 | 第37页 |
| ·经济影响 | 第37-39页 |
| ·拜占庭帝国的经济实力得到加强 | 第38页 |
| ·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封建化进程 | 第38-39页 |
| ·宗教文化的影响 | 第39-41页 |
| ·东、西教会大分裂的事实形成 | 第39-40页 |
| ·希腊文化在拜占庭帝国内的复苏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关于是否崇拜圣像的神学争论 | 第41-52页 |
| ·圣像 | 第42-44页 |
| ·圣像的概念与由来 | 第42-43页 |
| ·教会对于圣像的接纳 | 第43-44页 |
| ·教会内部对于圣像的看法 | 第44页 |
| ·圣像破坏运动中双方的神学依据 | 第44-49页 |
| ·圣像反对者的神学依据 | 第44-46页 |
| ·圣像支持者的神学依据 | 第46-48页 |
| ·总结圣像的神学意义 | 第48-49页 |
| ·圣像争论的影响 | 第49-52页 |
| ·对于西方教会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对于东方教会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对于宗教改革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结语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