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呼图克图更嘎坚赞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时代造就英雄 | 第12-32页 |
第一节 更嘎坚赞生活的时代背景 | 第12-14页 |
一、19世纪的甘南藏区 | 第12-13页 |
二、19世纪的新疆卫拉特蒙古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更嘎坚赞名称来历和不同写法 | 第14-16页 |
一、名称来历 | 第14-15页 |
二、不同称呼与写法 | 第15-16页 |
第三节、更嘎坚赞的成长经历 | 第16-21页 |
一、出生、受戒、求学 | 第16-19页 |
二、首次于卫拉特蒙古弘法 | 第19-20页 |
三、于甘南接受比丘戒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在卫拉特蒙古的沧桑经历 | 第21-32页 |
一、奉还戒律的原因和目的 | 第22-23页 |
二、协助朝廷戡定新疆暴乱,被封“呼图克图”名号 | 第23-27页 |
三、兴建阿勒泰寺和普庆寺 | 第27-29页 |
四、奋勇抗战沙俄入侵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英雄改变历史 | 第32-53页 |
第一节 进藏朝拜圣地拉萨 | 第32-40页 |
一、为达赖喇嘛供奉永驻长寿物 | 第32-34页 |
二、协助解决尼藏纠纷,受敕“笃信禅师”名号 | 第34-35页 |
三、囊里恢复策墨林活佛地位与庄园 | 第35-37页 |
四、献礼释迦牟尼佛像并敦请达赖喇嘛莅临祈愿大法会 | 第37-40页 |
第二节 进京朝觐光绪皇帝 | 第40-42页 |
一、拜渴光绪皇帝 | 第40-41页 |
二、朝圣佛教道场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供奉拉卜楞寺 | 第42-44页 |
一、为拉卜楞寺大金瓦殿铺盖金瓦 | 第42-43页 |
二、从北京前往拉卜楞寺修建官邸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再次前往卫拉特蒙古 | 第44-46页 |
一、迁移承化寺至巴英沟 | 第44-45页 |
二、为蒙古信众传授教法传承 | 第45-46页 |
第五节 创建贡巴寺 | 第46-53页 |
一、十三世喇嘛和光绪皇帝支持建立贡巴寺 | 第46-49页 |
二、拉卜楞寺及车巴沟民众支援建立贡巴寺 | 第49-51页 |
三、圆寂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对更嘎坚赞的评价 | 第53-57页 |
第一节 更嘎坚赞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卓越贡献 | 第53-55页 |
一 政治上反对外敌入侵,倾心清中央政府 | 第53-54页 |
二、宗教上广为讲经布道,弘扬格鲁派教法 | 第54-55页 |
第二节 更嘎坚赞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 第55-57页 |
一、政治地位 | 第55-56页 |
二、宗教地位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一、藏文类 | 第57-58页 |
二、汉文类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78页 |
附录1 察罕呼图克图更嘎坚赞年表 | 第62-71页 |
附件2 有关察罕呼图克图更嘎坚赞历史档案目录 | 第71-72页 |
附件3 历代喇嘛噶绕简表 | 第72-73页 |
附件4 相关图片 | 第73-78页 |
后记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