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20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一、曲折成长阶段(1949-1978年) | 第12-13页 |
二、恢复发展阶段(1979-1993年 | 第13页 |
三、多元化发展阶段(1994-1996年 | 第13-14页 |
四、整顿阶段(1997-2002年) | 第14页 |
五、深化改革阶段(2003——)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 | 第15-20页 |
一、中国农业银行的现状 | 第15-17页 |
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现状 | 第17-18页 |
三、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现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必要性 | 第20-27页 |
第一节 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 第20-22页 |
一、农村经济的含义界定 | 第20页 |
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化解农村金融矛盾的必然选择 | 第22-27页 |
一、国家支农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不畅 | 第22-24页 |
二、农村金融资源“非农化”趋势加剧 | 第24-26页 |
三、农村金融存在较高的风险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推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建议 | 第27-51页 |
第一节 部分国家农村金融状况分析及启示 | 第27-39页 |
一、美国的农村金融概况 | 第27-32页 |
二、法国的农村金融概况 | 第32-34页 |
三、韩国的农村金融概况 | 第34-35页 |
四、上述国家农村金融对我们的启示 | 第35-39页 |
第二节 健全“三金鼎立”的农村金融体系 | 第39-40页 |
一、“三金鼎立”有利于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功能互补 | 第39-40页 |
二、“三金鼎立”有利于满足农村经济的层次性资金需求 | 第40页 |
第三节 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 | 第40-45页 |
一、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充分发挥农村政策性银行的作用 | 第40-42页 |
二、建设“亲农”的农业银行,积极发展中小型商业银行 | 第42-44页 |
三、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股份合作制银行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配套机制 | 第45-51页 |
一、构建财政税收支农机制 | 第45-47页 |
二、构建农村信贷投入导向激励机制 | 第47-48页 |
三、构建邮政储蓄资金的支农机制 | 第48-49页 |
四、构建涉农保险机制 | 第49-50页 |
五、构建资金回流农村的法律机制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