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党风建设的社会生态分析及路径选择
引言 | 第1-11页 |
一、党风建设的政治生态分析 | 第11-18页 |
(一) 中国共产党组织结构与党风建设 | 第12-15页 |
1、机构要素与党风建设 | 第12页 |
2、制度要素与党风建设 | 第12-13页 |
3、角色要素与党风建设 | 第13-15页 |
(二) 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与党风建设 | 第15-16页 |
1、多党合作的运作机制与党风建设 | 第15-16页 |
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党员数量与党风建设 | 第16页 |
(三) 党政关系与党风建设 | 第16-18页 |
二、党风建设的经济生态分析 | 第18-23页 |
(一) 经济全球化与党风建设 | 第18-21页 |
1、经济全球化对党风建设的积极影响 | 第18-20页 |
2、经济全球化对党风建设的消极影响 | 第20-21页 |
(二) 市场经济与党风建设 | 第21-23页 |
1、市场经济对党风建设的积极影响 | 第21-22页 |
2、市场经济对党风建设的消极影响 | 第22-23页 |
三、党风建设的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生态分析 | 第23-31页 |
(一) 社会阶层与党风建设 | 第23-28页 |
1、关于阶级、阶层的马克思主义论释 | 第23页 |
2、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状况分析 | 第23-24页 |
3、农民阶层与党风建设 | 第24-26页 |
4、党政干部阶层与党风建设 | 第26-28页 |
(二) 社会结构与党风建设 | 第28-31页 |
1、社会结构的概念界定 | 第28页 |
2、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党风建设 | 第28-31页 |
四、党风建设的文化生态分析 | 第31-37页 |
(一) 传统文化与党风建设 | 第32-35页 |
1、传统文化对党风建设的积极影响 | 第32-33页 |
2、传统文化对党风建设的消极影响 | 第33-35页 |
(二) 西方文化与党风建设 | 第35-37页 |
1、西方文化对党风建设的积极影响 | 第35页 |
2、西方文化对党风建设的消极影响 | 第35-37页 |
五、党风建设的路径选择之一:优化社会生态系统 | 第37-51页 |
(一) 社会政治的生态优化 | 第37-40页 |
1、中国共产党组织结构的生态优化 | 第37-38页 |
2、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生态优化 | 第38-40页 |
3、党政关系的生态优化 | 第40页 |
(二) 社会经济的生态优化 | 第40-43页 |
1、构建现代产权制度 | 第41页 |
2、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第41-42页 |
3、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 第42-43页 |
(三) 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的生态优化 | 第43-47页 |
1、社会阶层的生态优化 | 第43-45页 |
2、社会结构的生态优化 | 第45-47页 |
(四) 社会文化的生态优化 | 第47-51页 |
1、文化生态的优化方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 第47-48页 |
2、文化生态的优化战略——文化整合 | 第48-50页 |
3、文化生态的优化重点——构建社会主义公民文化 | 第50-51页 |
(五) 社会生态的优化目标——构建和谐社会 | 第51页 |
六、党风建设的路径选择之二:优化党风建设系统 | 第51-70页 |
(一) 党风建设的生态优化方向 | 第52-54页 |
1、要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第52-53页 |
2、要反映“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第53-54页 |
3、要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第54页 |
(二) 党风建设的生态优化原则 | 第54-57页 |
1、创新原则 | 第54-55页 |
2、系统原则 | 第55-56页 |
3、科学原则 | 第56页 |
4、严格原则 | 第56-57页 |
(三) 党风建设的生态优化机制 | 第57-61页 |
1、教育机制 | 第57-58页 |
2、制度机制 | 第58-59页 |
3、监督机制 | 第59-61页 |
(四) 党风建设的生态优化目标 | 第61-70页 |
1、消除不良党风 | 第61-63页 |
2、继承优良党风 | 第63-66页 |
3、培育新的党风 | 第66-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