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3页 |
1 光合作用的调控 | 第9-13页 |
·CO_2的吸收和利用 | 第10页 |
·光能的吸收和利用 | 第10-12页 |
·磷酸丙糖的合成和利用 | 第12-13页 |
2 逆境、活性氧和抗氧化系统 | 第13-17页 |
·细胞中ROS的生成 | 第13-14页 |
·细胞中ROS的清除 | 第14-15页 |
·减少ROS生成 | 第15页 |
·不同细胞器中ROS的清除和产生 | 第15-16页 |
·植物抗氧化物质和人类的营养 | 第16-17页 |
3 油菜素内酯(BRs)与逆境生理 | 第17-20页 |
·温度胁迫 | 第17-18页 |
·盐胁迫 | 第18页 |
·干旱胁迫 | 第18-19页 |
·病原菌的侵染 | 第19页 |
·BRs和其它激素的互作 | 第19-20页 |
4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油菜素内酯具有直接促进黄瓜叶片光合能力的作用 | 第23-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材料培养及处理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EBR对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26-27页 |
·EBR对Rubisco活性和含量、生物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7-30页 |
·EBR对光呼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 第30-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黄瓜体内BRs水平对生长、光合作用、糖代谢和rbc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8-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不同BRs水平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BRs水平对黄瓜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41-43页 |
·不同BRs水平对黄瓜叶片Vc,max、Jmax及Rubisco含量和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BRs水平对黄瓜叶片rbc L和rbc S表达的影响 | 第44页 |
·Brz和EBR对黄瓜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黄瓜叶片中油菜素内酯水平与抗氧化系统的关系 | 第47-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材料培养及处理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50-51页 |
·油菜素内酯在氧化胁迫和低温胁迫中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51页 |
3 讨论 | 第51-56页 |
第五章 BRs合成抑制和外源EBR对硝酸还原酶和谷胺酰氮合酶以及叶片氮含量的影响 | 第56-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材料培养及处理 | 第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2 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BRs合成抑制和外源EBR对黄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Brz和EBR对黄瓜叶片硝酸还原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9页 |
·Brz和EBR对黄瓜叶片谷胺酰氨合酶活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Brz和EBR对黄瓜叶片NO_3~-和NH_4~+含量的影响 | 第60页 |
3 讨论 | 第60-62页 |
第六章 低温前EBR预处理对黄瓜光合作用机构温度响应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62-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材料培养及处理 | 第63页 |
·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EBR预处理对低温下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64-65页 |
·EBR预处理对低温下黄瓜叶片光合作用CO_2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65页 |
·EBR预处理对低温下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第65-68页 |
·EBR预处理对低温下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温度响应的影响 | 第68页 |
·EBR预处理对低温下黄瓜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68页 |
3 讨论 | 第68-72页 |
第七章 低温期间EBR处理以及恢复期间光强对黄瓜植株光合电子流分配,碳同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72-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5页 |
·材料培养及处理 | 第73-74页 |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80页 |
·EBR预处理和不同光强对低温后恢复阶段黄瓜幼苗鲜重和干重的影响 | 第75页 |
·EBR预处理和不同光强对低温后恢复阶段黄瓜幼苗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75-79页 |
·EBR预处理和不同光强对恢复2天后黄瓜幼苗Rubisco含量和活性的影响 | 第79-80页 |
·EBR预处理和不同光强对恢复2天后黄瓜幼苗电子流分配的影响 | 第80页 |
·EBR预处理和不同光强对恢复2天后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80页 |
3 讨论 | 第80-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1,BRs对光合作用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 第85页 |
2,体内不同BRs水平与rbc L和rbc S的表达密切相关 | 第85页 |
3,体内不同BRs水平的高低与抗氧化系统活性强弱有关 | 第85-86页 |
4,体内不同BRs水平与氮代谢活性的关系 | 第86页 |
5,BRs诱导黄瓜抗寒性并缓解低温下PSII光抑制 | 第86页 |
6,BRs能通过减少过剩电子的产生和增加活性氧清除来保护黄瓜光合机构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1页 |
Abstract | 第101-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