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戏剧艺术理论论文--戏剧艺术史论文

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学意义

第一章 绪论第1-28页
 一 中国与美国存在戏剧交流吗?第9-11页
 二 现代中、美戏剧交流的基本状况第11-14页
 三 对中、美戏剧交流不同阶段的总体评价第14-17页
  1. 早期的中、美戏剧交流第14页
  2. 中期的中、美戏剧交流第14-16页
  3. 中断期的中、美戏剧交流第16页
  4. 续接期的中、美戏剧交流第16-17页
 四 中、美戏剧交流的现实处境第17-19页
 五 隐喻的构成与寓言的涵义第19-21页
 六 中、美现代戏剧交流的研究意义第21-25页
 七 研究的立足点、思路和方法第25-28页
  1. 研究重点与难点第25-26页
  2. 研究的方法第26页
  3. 研究的表述结构第26-28页
第二章 流变中的“他者”——早期中 美戏剧交流第28-51页
 一 “开发伙伴”:出现在美国西部的中国人第28-30页
 二 “移民文化”:中国戏剧在美国的早期情况第30-36页
 三 从新奇到厌恶:美国人眼睛里的早期中国戏剧第36-40页
 四 雁声鸿爪:早期中、美戏剧交流寻踪第40-51页
第三章 彼岸的蓝图:美国戏剧图式与中国话剧建设第51-73页
 一 中国现代话剧建设的源头在日本吗?第51-53页
 二 美国小剧场运动与中国话剧第53-60页
 三 留美学生与中国戏剧教育第60-65页
 四 “国剧”:留美学生的民族戏剧梦第65-73页
第四章 中、美戏剧交流的第一个高潮:梅兰芳访美演出第73-104页
 一 作为中、美戏剧文化交流重要交汇点的梅兰芳第73-76页
 二 交流愿望:梅兰芳访美演出的缘起第76-79页
 三 舞台旋风:美国文化生活中的中国戏剧高潮第79-82页
 四 文化影响:美国人眼睛里的梅兰芳第82-87页
 五 创作新路:美国舞台上的中国风格第87-93页
 六 自卑自弃:中国人心态中的梅兰芳第93-104页
第五章 蜿蜒与互动:中、美戏剧交流启开新纪元第104-126页
 一 交流的蜿蜒:再度高潮前后的基本情况第104-111页
 二 受礼遇的“弟子”:《北京人》在纽约第111-117页
 三 班门“还斧”:《推销员在北京》第117-126页
第六章 启悟与同构: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辉映第126-153页
 一 中国文化中的两度“尤金·奥尼尔热”第127-129页
 二 从大海到沙场:《遥望》《天边外》第129-131页
 三 从纽约到上海:旧中国水手生活的《安娣》第131-134页
 四 从田庄到古宅:《榆树下的欲望》第134-136页
 五 艰涩与晦暗:奥尼尔的中国幻想与东方情调第136-140页
 六 套用与创造:洪深与奥尼尔第140-143页
 七 体 用之间:曹禺与奥尼尔、西方第143-153页
第七章 结论第153-179页
 一 交流的困境:殖民语境、后殖民时代、国家意志与“交流”质量第154-156页
 二 交流的收获:现实需求、民间互动与学术成果第156-163页
 三 历史经验:文化得失与文化态度、价值立场第163-167页
 四 现实策略:价值自守的文化共存,精神独立的兼容互补第167-179页
后记第179-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菜素内酯在调节黄瓜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中的作用
下一篇: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封闭式基金的业绩评价及持续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