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12页 |
第一章 “人气”、“文气”与“文章八体” | 第12-24页 |
第一节 “人气”、人本体与“言”——理论溯源 | 第12-18页 |
第二节 “人气”、“文气”与“文章八体” | 第18-24页 |
第二章 壮气 | 第24-32页 |
第一节 “气”与人的心性——理论溯源 | 第24-26页 |
第二节 为文尚遒劲壮美之气 | 第26-32页 |
第三章 自然之气、社会之气与“文气” | 第32-44页 |
第一节 自然之气、社会之气的渊源——理论溯源 | 第32-38页 |
第二节 社会之气、自然之气对“文气”的影响 | 第38-44页 |
第四章 玄神宜宝,素气资养 | 第44-58页 |
第一节 传统哲学“养气”理论解析——理论溯源 | 第44-51页 |
第二节 养气 | 第51-58页 |
第五章 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 第58-70页 |
第一节 论韩愈的“文气”理论 | 第58-62页 |
第二节 “文者气之所形”——论苏辙的“文气”理论 | 第62-66页 |
第三节 《文心雕龙》“文气”理论的现代意义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90页 |
结束语 | 第90-91页 |
学术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