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科木材中树脂道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外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言 | 第9-28页 |
1 经典的分类方法 | 第10-16页 |
·形态分类 | 第10-12页 |
·化学分类 | 第12-14页 |
·花粉分类 | 第14-15页 |
·分子分类 | 第15-16页 |
2 问题的由来 | 第16-28页 |
·树脂道的形成 | 第17-18页 |
·树脂道的特征 | 第18-20页 |
·树胶道 | 第20-21页 |
·关于“创伤树脂道”的传统理论 | 第21-22页 |
·创伤树脂道的原始定义 | 第21页 |
·创伤树脂道的特征 | 第21-22页 |
·松科植物的叶(松针、针叶) | 第22-25页 |
·针叶的形态 | 第22页 |
·针叶横切面的结构 | 第22-23页 |
·针叶中的树脂道 | 第23-25页 |
·问题所在 | 第25-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1 试材的采集与制作 | 第28页 |
·试材采集 | 第28页 |
·试样的制作 | 第28页 |
2 试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28-33页 |
·木材切片的制作 | 第28-29页 |
·针叶切片的制作 | 第29-30页 |
·雪松针叶树脂道的整体观察 | 第30页 |
·雪松木材乙醚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取样 | 第30页 |
·雪松木材树脂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1-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55页 |
1 木材树脂道 | 第33-36页 |
·大别山五针松树脂道变异规律 | 第33页 |
·树脂道径向直径变异规律 | 第33页 |
·树脂道弦向直径变异规律 | 第33页 |
·雪松木材中树脂道 | 第33-35页 |
·雪松树脂含量与树脂道直径、组织比量的关系 | 第35-36页 |
2 针叶树脂道 | 第36-39页 |
·大别山五针松针叶树脂道的观察 | 第36-37页 |
·横切面上雪松针叶树脂道的观察 | 第37页 |
·横切面雪松针叶结构 | 第37页 |
·树脂道的细胞组成 | 第37页 |
·雪松针叶树脂道的整体观察 | 第37-39页 |
3 木材树脂道以及与针叶树脂道的关系 | 第39-40页 |
4 树脂道与树木分类的关系 | 第40-51页 |
·针叶树脂道与树木分类 | 第40-50页 |
·木材树脂道与树木分类 | 第50-51页 |
5 关于“创伤树脂道”定义的讨论 | 第51-5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附图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