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第一章 、 西部中小企业融资概貌 | 第13-28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3-17页 |
·国际上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3-16页 |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 第16-17页 |
·发展中小企业对西部经济的意义 | 第17-23页 |
·西部地区概况 | 第17页 |
·中小企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7-22页 |
·中小企业是促进西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 第19-20页 |
·中小企业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 | 第20-21页 |
·中小企业是繁荣西部小城镇经济的主力 | 第21页 |
·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的主力军和培养企业家的摇篮 | 第21-22页 |
·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 第22-23页 |
·融资的涵义 | 第23-28页 |
·融资理论 | 第23-26页 |
·西部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 第26-28页 |
·金融机构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 第26页 |
·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已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 | 第26页 |
·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两级分化”越来越明显 | 第26-27页 |
·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 | 第27页 |
·企业法人贷款将会减少,自然人贷款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新方式 | 第27-28页 |
第二章 、 西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探源 | 第28-34页 |
·西部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 | 第28-30页 |
·大多数中小企业素质不高,资信低,贷款风险大 | 第28页 |
·经济效益不佳,经营管理不善,技术落后 | 第28-29页 |
·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 第29页 |
·缺乏可供抵押的财产,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 | 第29-30页 |
·金融机构 | 第30-31页 |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业务运作费用比大企业业务费用高,但收益却相差无几 | 第30-31页 |
·对中小企业认识上的偏见和不公平的信贷政策,伴随着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意识增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越来越慎重 | 第31页 |
·政策体制方面-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的双重制约 | 第31-34页 |
·间接融资体系的制约 | 第31-33页 |
·从金融机构的设置来看,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 | 第31-32页 |
·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 第32-33页 |
·直接融资渠道的制约--权益市场不健全 | 第33-34页 |
第三章 、 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举措及我国支持中小企业的既有政策 | 第34-45页 |
·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举措 | 第34-40页 |
·财政援助 | 第34-36页 |
·贷款援助 | 第36-37页 |
·税收优惠 | 第37-40页 |
·我国政府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所采取的措施 | 第40-45页 |
·中央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 第40-41页 |
·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 | 第41-43页 |
·成立创业基金或直接给中小企业融资 | 第41-42页 |
·地方政府建立起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及贷款补贴 | 第42-43页 |
·促进本地区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 第43页 |
·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 | 第43-45页 |
·中央法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 | 第43页 |
·各地出台地方法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 第43-45页 |
第四章 、 构建中国西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想 | 第45-60页 |
·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强化信用观念,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 第46-47页 |
·建立健全适应WTO新环境的西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 第47-50页 |
·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间建立互助金融组织 | 第47-48页 |
·在现有体制下,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改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 第48页 |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辅助体系和金融配套服务体系 | 第48-49页 |
·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 第49页 |
·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 | 第49-50页 |
·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 | 第50-51页 |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 第51-53页 |
·创建和完善科学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 | 第51-52页 |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 | 第52-53页 |
·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体系 | 第53-54页 |
·创立二板市场,开辟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 | 第54-56页 |
·第二板市场的含义 | 第54页 |
·建立二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 | 第54-55页 |
·建立二板市场的可行性及其模式选择 | 第55-56页 |
·大力发展民间融资,极大地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 | 第56-60页 |
·真正认识到民间融资的重要性 | 第56页 |
·借鉴“天使基金”的经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民间融资形式 | 第56-57页 |
·民间金融机构的优势 | 第57-58页 |
·在发展民营金融企业的同时,要对其加强有效监管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