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企业人才的“流”与“留”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5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2页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及创新之处第12-13页
 1.4 本选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第13-15页
第2章 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问题分析第15-29页
 2.1 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第15-17页
  2.1.1 人力资源内涵及特征第15页
  2.1.2 人才资源的界定第15-17页
 2.2 人才流动第17-22页
  2.2.1 人才流动必要性的理论分析第17-19页
  2.2.2 人才流动必要性的宏观形势分析第19-20页
  2.2.3 人才流动的心理特点第20-22页
 2.3 人才流失的影响评估第22-28页
  2.3.1 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的关系第22-23页
  2.3.2 人才流失的金字塔型规律第23-24页
  2.3.3 企业人才流失的影响分析第24-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影响人才资源流失的因素第29-42页
 3.1 影响人才流失的社会因素第29-34页
  3.1.1 用人机制是影响人才流失的重要社会因素第29-33页
  3.1.2 人才流动的“马太效应”是人才流失的社会因素第33-34页
 3.2 影响人才流失的组织因素第34-39页
  3.2.1 薪金水平是人才流失的直接原因第34-35页
  3.2.2 事业发展空间不能满足人才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第35-37页
  3.2.3 企业缺乏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导致人才流失第37-39页
  3.2.4 企业人才流失的外部环境第39页
 3.3 影响人才流失的个人因素第39-41页
  3.3.1 客观方面的原因第39-41页
  3.3.2 主观方面的原因第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企业留住人才的战略研究第42-69页
 4.1 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留住人才的基础第42-47页
  4.1.1 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在留才方面的作用第42-45页
  4.1.2 构建能够留才的企业文化第45-47页
 4.2 建立薪酬体系为主的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保证第47-51页
  4.2.1 薪酬是留住人才的金锁第47-48页
  4.2.2 员工持股构筑利益共同体第48-49页
  4.2.3 股票期权是激发人才积极性的新方式第49-51页
 4.3 事业留人是留住人才的关键第51-55页
  4.3.1 给人才适宜发展的岗位空间第52页
  4.3.2 挖掘人才潜能、适时委以重任第52-53页
  4.3.3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让人才走上发展之路第53-54页
  4.3.4 微软的留人之道——设立“技术级别”第54-55页
 4.4 情感管理—留住人才的心第55-60页
  4.4.1 透析情感管理与留住人才第55-56页
  4.4.2 以人为本理念是情感管理的核心第56-57页
  4.4.3 有效沟通是联络感情的基础第57-58页
  4.4.4 情感管理中的翁格玛利效应第58-59页
  4.4.5 通用电气的“情感管理”闻名于世第59-60页
 4.5 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赢得人才忠诚的关键第60-63页
  4.5.1 21世纪的成功企业是学习型企业第61页
  4.5.2 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员工生存的环境第61-62页
  4.5.3 现代企业人才学习的新方式——E.Learning第62-63页
 4.6 留住人才的其它技巧第63-68页
  4.6.1 建立人才内部流动机制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第63-64页
  4.6.2 人才提出流动要求时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挽留人才第64-65页
  4.6.3 人才的直接上司的管理方式对留住人才至关重要第65-66页
  4.6.4 弹性工作制是留住人才的时尚第66-68页
 4.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特别提示第69-77页
 5.1 正确处理雇员的抱怨,将离职诱因消灭在萌芽状态第69-71页
  5.1.1 正确认识抱怨的存在第69-70页
  5.1.2 处理人才抱怨的技巧第70-71页
 5.2 建立离职面试制度为离去的人系“黄手帕”第71-72页
  5.2.1 进行离职面谈第71页
  5.2.2 挥舞离职的黄手帕第71-72页
 5.3 现代成功企业留人新理念第72-76页
  5.3.1 要把人才当作“河流”而不是“水库”来管理第72-73页
  5.3.2 要“海豚式”管理而不是“鲨鱼式”管理第73-75页
  5.3.3 “珍珠项链”理论第75页
  5.3.4 以人才价值定薪酬第75-76页
 5.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α毒素原核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分析
下一篇: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