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离合词”兴“组合词”
第一章 “离合词”之学术前沿 | 第1-12页 |
·对离合词研究现状的综述 | 第7-10页 |
·对离合词的性质及其界定标准的研究 | 第7-9页 |
·对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及其扩展研究 | 第9页 |
·对离合词的语用、应用研究 | 第9页 |
·对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第9-10页 |
·简述离合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词的结构新体系和“离合词”的重新界定 | 第12-22页 |
·“离合”说的由来与“扩展法”质疑 | 第12-13页 |
·“离合”说的由来 | 第12-13页 |
·“扩展法”质疑 | 第13页 |
·现代汉语词的结构框架体系新解 | 第13-18页 |
·词的结构体系分析 | 第14页 |
·构建词的结构框架新体系 | 第14-16页 |
·新体系中“合成词”的再分析 | 第16-17页 |
·新结构体系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第17-18页 |
·组合词的界定标准 | 第18-22页 |
第三章 组合词的结构、性质及其归属 | 第22-32页 |
·组合词的结构分析 | 第22-27页 |
·组合词的组成成分研究 | 第22-24页 |
·组合词的内部结构方式研究 | 第24-27页 |
·组合词的范围及其性质 | 第27-32页 |
·组合词的范围 | 第27-29页 |
·组合词的词性及其语法特点 | 第29-32页 |
第四章 组合词的扩展及扩展形式的性质研究 | 第32-42页 |
·组合词的扩展研究 | 第32-38页 |
·插入助词 | 第33-34页 |
·插入补语 | 第34-35页 |
·插入代词 | 第35页 |
·插入形容词、动词、名词 | 第35-36页 |
·插入副词 | 第36页 |
·同时插入多个成分 | 第36-38页 |
·组合词扩展形式的性质研究 | 第38-42页 |
·不含非自由语素的组合词 | 第39-40页 |
·含有非自由语素的组合词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组合词的语用研究 | 第42-49页 |
·组合词的语用分析 | 第42-47页 |
·组合词扩展形式的语用分析 | 第42-45页 |
·组合词的拆组条件 | 第45-47页 |
·组合词的拆组与析词、镶嵌格的区别 | 第47-49页 |
·组合词与析词的区别 | 第47-48页 |
·组合词与镶嵌格的区别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组合词的应用研究 | 第49-60页 |
·组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第49-54页 |
·建立组合词的理论 | 第49-50页 |
·为组合词立项 | 第50-52页 |
·组合词的偏误分析 | 第52-54页 |
·组合词的计算机自动分词及词性标注 | 第54-60页 |
·计算机自动分词的重要性 | 第54-55页 |
·组合词的自动分词研究 | 第55-58页 |
·计算机对组合词的词性标注 | 第58-60页 |
结 语 | 第60-61页 |
附录一 | 第61-72页 |
附录二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6-77页 |
致 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