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l)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精荚的人工移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7页 |
第一节 蟹类精荚形成及转移研究进展 | 第14-32页 |
1 精荚的形态 | 第14-15页 |
2 精荚的起源 | 第15-17页 |
3 精荚和精液的化学成份 | 第17-19页 |
4 交接器和短尾类精子的传输机制 | 第19-21页 |
5 精荚的接受和贮存 | 第21-28页 |
6 精荚的裂解、产卵和受精 | 第28-32页 |
第二节 十足目甲壳动物人工授精研究进展 | 第32-37页 |
1 人工授精研究进展 | 第32-33页 |
2 人工授精是杂交育种的基础 | 第33-34页 |
3 人工授精研究展望 | 第34-37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7-44页 |
第一节 青蟹生殖系统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 第37-38页 |
第二节 青蟹生殖系统超微结构研究 | 第38-39页 |
第三节 青蟹精子低温冷藏及精子活力的染色法评价 | 第39-40页 |
第四节 青蟹纳精囊中精子顶体酶活力的测定 | 第40-41页 |
第五节 青蟹精荚的人工移植 | 第41-42页 |
第六节 青蟹生殖形态研究 | 第42-44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44-64页 |
第一节 青蟹生殖管结构与精荚的形成 | 第44-48页 |
一、 青蟹雄性生殖系统解剖学 | 第44页 |
二、 青蟹精荚形成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 第44-46页 |
三、 青蟹精荚形成的超微结构 | 第46-48页 |
四、 青蟹造雄腺和胸神经团的神经联系 | 第48页 |
第二节 青蟹雄性交配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48-50页 |
一、 青蟹交配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第48-49页 |
二、 青蟹交配系统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 | 第49页 |
三、 青蟹生殖肢腺体的超微结构 | 第49-50页 |
第三节 青蟹纳精囊的结构与功能 | 第50-55页 |
一、 青蟹纳精囊的解剖学 | 第50-51页 |
二、 青蟹纳精囊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 | 第51-52页 |
三、 青蟹纳精囊的超微结构 | 第52-53页 |
四、 青蟹精子塞的人工模拟 | 第53-54页 |
五、 青蟹纳精囊中精子顶体酶的活力 | 第54-55页 |
第四节 青蟹生殖形态与精荚的人工移植 | 第55-64页 |
一、 青蟹和生殖相关的形态参数 | 第55-60页 |
二、 染色法评价低温冷藏的青蟹精子活力 | 第60-61页 |
三、 青蟹产卵过程 | 第61页 |
四、 青蟹精荚的人工移植 | 第61-62页 |
五、 青蟹雌性腹肢腺体结构与功能 | 第62-6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4-90页 |
第一节 青蟹生殖管结构与精荚的形成 | 第64-70页 |
一、 青蟹生殖管的结构与功能 | 第64-66页 |
二、 青蟹精荚的形成及结构 | 第66-69页 |
三、 青蟹促雄腺与胸腹神经团的神经联系 | 第69-70页 |
第二节 青蟹雄性交配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70-74页 |
一、 青蟹雄性腹肢的结构与功能 | 第70-72页 |
二、 青蟹生殖肢腺体的结构与功能 | 第72-74页 |
第三节 青蟹纳精囊的结构与功能 | 第74-80页 |
一、 青蟹纳精囊的结构与功能 | 第74-77页 |
二、 青蟹精子塞的结构与功能 | 第77-78页 |
三、 青蟹纳精囊中的精子顶体酶活力 | 第78-80页 |
第四节 青蟹生殖形态与精荚的人工移植 | 第80-90页 |
一、 青蟹生殖形态 | 第80-82页 |
二、 青蟹精子活力评价 | 第82-84页 |
三、 青蟹精荚的人工移植 | 第84-86页 |
四、 青蟹的产卵和受精 | 第86-89页 |
五、 青蟹雌性腹肢腺体结构与功能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图版 | 第106-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