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以《哈佛教育评论》为例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引论第12-39页
 一、 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及其价值第12-24页
  (一) 大科学研究背景下的教育研究第12-20页
  (二) 教育研究有中心吗?第20-23页
  (三) 教育研究重心转移的重要意义第23-24页
 二、 为什么以《哈佛教育评论》为例?第24-30页
  (一) 美国是20世纪教育研究的中心第24-26页
  (二) 美国教育事业的特色第26-27页
  (三) 中国教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需要第27页
  (四) 为什么选取《哈佛教育评论》?第27-30页
 三、 研究方法说明与基本思路第30-39页
  (一) 研究方法说明第30-38页
  (二) 研究基本思路第38-39页
第一章 教育研究价值取向的重心转移:由“学科本位”到“问题本位”第39-76页
 一、 教育研究中“学科本位”的价值取向第39-47页
  (一) 统计显示的结果第39-43页
  (二) 原因分析第43-45页
  (三) 1960年以前的教育哲学研究第45-47页
 二、 教育研究中“问题本位”的价值取向第47-51页
  (一) 《哈佛教育评论》显示的以“问题本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研究第47-49页
  (二) 教育公平研究的演进第49-51页
 三、 教育研究价值取向重心转移的原因分析第51-76页
  (一) 教育哲学研究的沉寂第51-54页
  (二) 教育政策研究的凸显第54-76页
第二章 教育研究范围的重心转移:由“教育内部”转向“教育外部”第76-95页
 一、 教育研究范围重心的转移第76-83页
  (一) 教育研究关注社会问题第78页
  (二) 教育注重利用社会资源第78-83页
 二、 教育研究范围重心转移的原因分析第83-95页
  (一) 社会问题的综合性第83-85页
  (二) 教育的战略地位第85-88页
  (三) 教育发展需要借助社会资源第88-95页
第三章 教育研究目标的重心转移:由“教学客体”到“教学主体”第95-117页
 一、 教育研究目标的重心转移第95-111页
  (一) 以“教学客体”为教育研究的重心第99-101页
  (二) 以“教学主体”为教育研究的重心第101-111页
 二、 教育研究目标重心转移的原因分析第111-117页
  (一) 思想观念的转变第111页
  (二) 教育政策的导向第111-113页
  (三) 科学人文主义思潮对教育研究的影响第113-117页
第四章 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第117-130页
 一、 教育研究要关注教育政策研究第117-119页
  (一) 关注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性第118页
  (二) 注重教育政策研究的连贯性第118-119页
  (三) 教育政策研究要注重对教育客观需要的及时满足第119页
  (四) 注重政府宏观调控与地方学校微观管理相结合第119页
 二、 教育研究要关注教育外部研究第119-124页
  (一) 关注社会问题的研究第119-120页
  (二) 注重利用社会资源第120-124页
 三、 教育研究要关注教学主体研究第124-130页
  (一) 关注教师研究第124-127页
  (二) 注重学生研究第127-130页
结语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5页
附录第145-209页
后记第209-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曲马多与电针合用治疗慢性炎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下一篇:镉、砷对肾脏的联合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