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压传感器智能化技术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0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8-9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第2章 差压传感器的设计与制作 | 第10-31页 |
2.1 差压敏感芯片的设计 | 第10-18页 |
2.1.1 单晶硅的压阻效应 | 第10-14页 |
2.1.2 硅压力膜片的应力分布 | 第14-17页 |
2.1.3 静压测量原理与设计原则 | 第17页 |
2.1.4 差压测量原理与设计原则 | 第17-18页 |
2.2 差压、静压与温度敏感元件的设计 | 第18-23页 |
2.2.1 差压敏感元件的设计 | 第18-22页 |
2.2.2 静压敏感元件的设计 | 第22-23页 |
2.2.3 温度敏感元件的设计 | 第23页 |
2.3 差压传感器的结构设计 | 第23-28页 |
2.3.1 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2.3.2 中心膜片的设计 | 第25-28页 |
2.4 差压传感器的工艺技术研究 | 第28-30页 |
2.4.1 复合传感器芯片平面工艺设计 | 第28页 |
2.4.2 微机械加工中的关键问题 | 第28-29页 |
2.4.3 静电封接 | 第29页 |
2.4.4 真空充油技术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差压传感器的智能化工作原理 | 第31-36页 |
3.1 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3.2 数据的采集、储存、传递和补偿 | 第33-35页 |
3.2.1 特征数据的采集、储存和补偿功能 | 第34页 |
3.2.2 过程数据的传递 | 第34页 |
3.2.3 操作数据的储存和传递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非线性自校正技术 | 第36-44页 |
4.1 查表法 | 第37-39页 |
4.2 曲线拟合法 | 第39-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温度漂移自补偿技术 | 第44-59页 |
5.1 温度信号的获取 | 第44-46页 |
5.2 多段折线逼近法 | 第46-54页 |
5.2.1 传感器的零位温漂补偿 | 第46页 |
5.2.2 传感器灵敏度温度漂移的补偿 | 第46-49页 |
5.2.3 综合补偿程序框图 | 第49-51页 |
5.2.4 补偿计算 | 第51-54页 |
5.3 曲线拟合法法 | 第54-57页 |
5.3.1 补偿原理 | 第54-55页 |
5.3.2 补偿步骤 | 第55-57页 |
5.4 测试结果 | 第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