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人行为能力制度重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自然人行为能力一般理论 | 第11-19页 |
·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本质 | 第11-17页 |
·行为能力与法律行为 | 第11-13页 |
·行为能力与意思能力 | 第13-14页 |
·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 | 第14-15页 |
·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 | 第15-17页 |
·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划分依据 | 第17-19页 |
·确认行为能力的自然因素 | 第17-18页 |
·确认行为能力的社会因素 | 第18-19页 |
第2章 未成年人行为能力限制制度 | 第19-28页 |
·未成年人行为能力划分 | 第19-23页 |
·中外立法现状 | 第19-21页 |
·我国三级制检讨 | 第21-23页 |
·未成年人的行为效力 | 第23-26页 |
·中外立法现状 | 第23-25页 |
·我国立法缺陷 | 第25-26页 |
·未成年人的救济制度 | 第26-28页 |
第3章 成年人行为能力限制制度 | 第28-42页 |
·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的宣告 | 第28-33页 |
·中外立法现状 | 第28-30页 |
·我国立法缺陷 | 第30-33页 |
·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的行为效力 | 第33-36页 |
·中外立法现状 | 第33-34页 |
·我国立法缺陷 | 第34-36页 |
·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的救济 | 第36-42页 |
·中外立法现状 | 第36-40页 |
·我国立法缺陷 | 第40-42页 |
第4章 我国自然人行为能力制度重构建议 | 第42-50页 |
·扩大行为能力欠缺的判断标准 | 第42-43页 |
·采纳两级制的制度设计 | 第43-44页 |
·废除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的宣告制度 | 第44-45页 |
·设立行为能力欠缺行为的撤销制度 | 第45-47页 |
·完善欠缺行为能力人的救济制度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