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清时期汉水中下游的水利与社会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言第8-21页
 一、研究现状第8-14页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8页
 三、论文的基本框架与创新之处第18-21页
第一章 明清时期汉水中下游水利管理空间格局的形成第21-71页
 第一节 政府、地方社会对该地区水利环境的地理认知与国家水利政策的形成第22-48页
  一、明朝政府对整个水利形势的认知与对策第22-25页
  二、清初至道光年间政府对汉水中下游水利形势的认知变化与决策第25-33页
  三、明中后期至清前中期地方州县水利政策的历史进程第33-48页
 第二节 明中后期至清前中期汉水中下游水利管理的空间格局第48-56页
  一、襄阳老龙堤、荆门沙洋堤、钟祥、京山境内汉江干堤的管理第48-52页
  二、汉水下游专门水利管理官员的地理分布第52-56页
 第三节 汉水下游堤甲制的地理差异与堤甲制度的重新检讨第56-70页
  一、汉水下游堤甲制度的空间差异第56-65页
  二、堤甲制与垸长制是两种不同的制度第65-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二章 明清时期汉水中下游堤防修筑经费筹措方式的变迁及相关问题第71-105页
 第一节 亩费的运用与征收问题第71-83页
  一、明至清前期协济的形成与解体第71-78页
  二、亩费征收中的贪污纳贿与首士侵蚀堤费问题及应对第78-83页
 第二节 借拨官帑及其运用第83-85页
 第三节 基金生息的使用以及其他筹费方式第85-95页
  一、生息基金的来源与经营第85-89页
  二、官员筹措款项及其方式变迁第89-92页
  三、钟祥船厘的设立与使用第92-95页
 第四节 商人与市镇水利的管理第95-104页
 分析的结论第104-105页
第三章 明清时期地方官府对汉水中下游水利事业的管理与干预第105-139页
 第一节 督抚的角色第105-116页
  一、明中期巡按、巡抚介入水利管理第105-106页
  二、督抚的职能第106-109页
  三、清中后期督抚对水利管理的干预第109-116页
 第二节 守道的角色第116-121页
 第三节 府州县长官、佐贰官员的角色第121-131页
  一、守道、府州县长官、佐贰官员职责分工变迁及其原因第121-127页
  二、州县长官的角色第127-131页
 第四节 冲突与合作:地方政府调解水利纠纷的场景第131-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第四章 个案研究:泗港、大小泽口的水利纷争第139-153页
 一、泅港及大、小泽口的开塞之争第139-146页
 二、地方社会与水利纠纷第146-151页
 三 小结第151-15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分析第153-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2页
 基本史料第157-159页
 今人著述第159-160页
 主要参考论文第160-162页
附录第162-172页
 附录1:明清时期潜江县堤防修筑表第162-163页
 附录2:明清时期沔阳州堤防工程修筑表第163-167页
 附录3:明清时期沔阳州剅闸修建表第167-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革命党精英在联俄容共后的蜕变--西山会议派之再研究
下一篇:北宋书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