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词表 | 第1-9页 |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一 引言 | 第12-34页 |
| 1 植原体的一般特性 | 第12-14页 |
| ·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 第12-13页 |
| ·植原体全基因组及其染色体外DNA | 第13-14页 |
| 2 植原体的分类 | 第14-24页 |
| ·植原体分类的早期研究 | 第14-15页 |
| ·植原体分类的发展 | 第15-16页 |
| ·植原体分类的现状 | 第16-22页 |
| ·翠菊黄化组植原体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 ·翠菊黄化组植原体病害 | 第22-23页 |
| ·翠菊黄化组植原体分类 | 第23-24页 |
| 3 植原体的检测 | 第24-28页 |
| ·生物学检测 | 第25页 |
| ·显微镜检测 | 第25页 |
| ·血清学检测 | 第25-26页 |
| ·核酸杂交检测 | 第26-27页 |
| ·PCR 检测 | 第27-28页 |
| 4 植原体病害的流行 | 第28-30页 |
| 5 植原体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 6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32-34页 |
| 二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34-43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 ·植物材料来源 | 第34页 |
| ·菌株和载体 | 第34页 |
|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34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5-43页 |
| ·总DNA 提取 | 第35页 |
| ·植原体16S rRNA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35-37页 |
| ·直接PCR 扩增 | 第36页 |
| ·巢式PCR(Nested-PCR) | 第36-37页 |
| ·植原体tuf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37-38页 |
| ·植原体rp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38页 |
| ·植原体PCR 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 第38-41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8-39页 |
| ·PCR 产物回收 | 第39页 |
| ·连接反应 | 第39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9-40页 |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第40页 |
|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 第40-41页 |
| ·重组质粒鉴定 | 第41页 |
| ·序列分析 | 第41-42页 |
| ·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 | 第42-43页 |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43-64页 |
| 1 玫瑰丛枝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 第43-48页 |
| ·玫瑰丛枝病病株的症状表现 | 第43页 |
| ·玫瑰丛枝植原体16S rRNA 序列、tuf 基因和rp 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43页 |
| ·玫瑰丛枝植原体的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 | 第43-45页 |
| ·玫瑰丛枝植原体 rp 基因序列分析 | 第45-46页 |
| ·玫瑰丛枝植原体 tuf 基因序列分析 | 第46页 |
| ·玫瑰丛枝植原体电镜观察结果 | 第46-48页 |
| 2 绣线菊丛枝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 第48-52页 |
| ·绣线菊丛枝病病株症状表现 | 第48-49页 |
| ·PCR 扩增结果 | 第49页 |
| ·序列测定与RFLP 分析 | 第49-51页 |
|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 | 第51-52页 |
| 3 樱桃花变叶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 第52-56页 |
| ·樱桃花变叶病株症状表现 | 第52-53页 |
|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 | 第53-54页 |
| ·16S rRNA 基因的RFLP 分析 | 第54-56页 |
| 4 榆树丛枝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 第56-59页 |
| ·榆树丛枝病株症状表现 | 第56页 |
|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 | 第56-57页 |
| ·16S rRNA 基因的RFLP 分析 | 第57-58页 |
| ·榆树丛枝植原体电镜观察结果 | 第58-59页 |
| 5 国槐带化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 第59-61页 |
| ·国槐带化病株症状表现 | 第59页 |
|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 | 第59-60页 |
| ·16S rRNA 基因的RFLP 分析 | 第60-61页 |
| 6 石榴带化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 第61-64页 |
| ·石榴带化病株症状表现 | 第61页 |
|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 | 第61-62页 |
| ·16S rRNA 基因的RFLP 分析 | 第62-64页 |
| 四 结论与讨论 | 第64-70页 |
| 1 结论 | 第64页 |
| 2 讨论 | 第64-70页 |
| ·关于玫瑰丛枝病 | 第64-65页 |
| ·关于绣线菊丛枝病 | 第65-66页 |
| ·关于樱桃花变叶病 | 第66-67页 |
| ·关于榆树丛枝病 | 第67页 |
| ·关于国槐带化病 | 第67-68页 |
| ·关于石榴带化病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 附彩图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