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交往安全义务的比较法考察 | 第9-14页 |
(一) 各国(地区)对安全义务的规定 | 第9-12页 |
1、罗马法上提出的旅店主人对旅客财产负较重责任的原则 | 第9页 |
2、大陆法系中法德的安全保障义务 | 第9-10页 |
3、英美法系中的安全保障义务 | 第10-11页 |
4、日本的安全关照义务 | 第11页 |
5、我国台湾地区对交易安全义务的引入 | 第11-12页 |
(二) 我国对侵权行为中的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 | 第12-14页 |
二、安全保障义务理论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一) 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基础的提出与形成 | 第14-18页 |
1、合同责任体系的扩张 | 第14-15页 |
2、合同责任向侵权责任的渗透 | 第15-16页 |
3、合同义务扩张对安全保障义务理论的形成 | 第16-17页 |
4、安全保障义务向侵权责任领域的转变 | 第17-18页 |
(二) 安全保障义务的合法性问题 | 第18-20页 |
三、我国的安全保障义务理论需完善的几个方面 | 第20-55页 |
(一) 安全保障义务中义务的承担者和权利的享受者 | 第20-30页 |
1、安全保障义务的义务主体 | 第20-21页 |
2、认识和理解安全保障义务中义务的承担者必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21-26页 |
3、安全保障义务权利主体 | 第26-28页 |
4、无权利人的法律地位 | 第28-30页 |
(二) 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 | 第30-35页 |
1、安全保障义务的地域范围 | 第30-34页 |
2、安全保障义务的时间范围 | 第34-35页 |
(三) 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标准 | 第35-45页 |
1、判断安全保障义务人是否已尽安全保障义务的几个认定方面 | 第35-37页 |
2、合理限度注意义务的不同规定 | 第37-40页 |
3、笔者对合理限度的见解 | 第40-45页 |
(四) 承担责任的方式 | 第45-51页 |
1、对安全保障义务中有第三人介入侵权导致损害的责任分配分析 | 第46-48页 |
2、肯定说与否定说 | 第48-49页 |
3、笔者的观点 | 第49-51页 |
(五) 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51-55页 |
1、安全保障义务中应保护的客体 | 第51-52页 |
2、纯粹经济损失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