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序言 | 第7-9页 |
一、婚约的概念 | 第9-14页 |
(一) 婚约主体 | 第9-10页 |
(二) 婚约是以结婚为内容的约定 | 第10-11页 |
(三) 婚约应具有社会效力 | 第11-14页 |
二、婚约的历史沿革 | 第14-20页 |
(一) 古代婚约 | 第14-15页 |
(二) 近、现代婚约 | 第15-16页 |
(三) 我国的婚约 | 第16-20页 |
1、我国历史上的婚约 | 第16-18页 |
2、我国现代婚约的立法状况 | 第18-20页 |
三、婚约及婚约财产的性质 | 第20-29页 |
(一) 婚约的性质 | 第20-22页 |
(二) 婚约财产的性质 | 第22-29页 |
1、婚约财产的范围 | 第22-24页 |
2、婚约财产的性质 | 第24-29页 |
四、对我国婚约状况的分析 | 第29-34页 |
(一) 我国婚约现实存在的原因 | 第29-30页 |
(二) 婚约在我国存在的特点 | 第30-34页 |
1、婚约解除后的婚约财产纠纷数量呈上升趋势 | 第30-31页 |
2、婚约解除后的纠纷大多寻求诉讼途径 | 第31-32页 |
3、习俗成为解决彩礼纠纷的重要规则 | 第32页 |
4、精神损害赔偿成为婚约财产纠纷中新的关注点 | 第32-34页 |
五、关于婚约及婚约财产在立法上的构想 | 第34-44页 |
(一) 关于婚约在立法上的构想 | 第34-35页 |
1、须为双方当事人自愿订立 | 第34-35页 |
2、双方当事人须达到法定婚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第35页 |
3、双方当事人没有法律规定的禁止结婚的情形 | 第35页 |
(二) 关于婚约财产在立法上的构想 | 第35-44页 |
1、明确婚约财产纠纷的主体 | 第35-39页 |
2、婚约解除后的法律效果 | 第39-43页 |
3、婚约解除后的精神损害赔偿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