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述 | 第9-16页 |
(一)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基本概念 | 第9-14页 |
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念的界定及内涵 | 第9-11页 |
2.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构成要件 | 第11-13页 |
3.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存在的价值 | 第13-14页 |
(二)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与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1. 原告资格与行政诉权 | 第14页 |
2. 行政诉讼与原告、原告地位、起诉条件、受理条件的关系 | 第14-16页 |
3. 原告资格与受案范围 | 第16页 |
二、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历史演变及现状评析 | 第16-23页 |
(一)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16-20页 |
1. “无标准”时期 | 第17页 |
2. “法律规定标准”时期 | 第17-18页 |
3. “合法权益标准”时期 | 第18-19页 |
4. “法律利害关系标准”时期 | 第19-20页 |
(二)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现状 | 第20-23页 |
三、比较法上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考察 | 第23-32页 |
(一) 国外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概述 | 第23-28页 |
1. 美国原告资格认定标准 | 第23-24页 |
2. 英国“足够利益”标准 | 第24-25页 |
3. 法国“权利”或“利益”标准 | 第25-26页 |
4. 德国的“权利侵害”标准 | 第26-27页 |
5. 日本的“法律上的利益”标准 | 第27-28页 |
(二) 比较分析 | 第28-32页 |
四、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思考 | 第32-42页 |
(一) 扩大原告资格范围 | 第32-35页 |
(二) 建立行政判例制度 | 第35-38页 |
(三)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制度 | 第38-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