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4页
一、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基本理论第14-21页
 (一) 释明权的内涵第14-16页
 (二) 释明权的性质第16-18页
 (三) 释明权的类型第18-21页
  1. 事实释明与法律释明第18-19页
  2. 积极释明与消极释明第19-20页
  3. 辩论主义领域的释明与处分权主义领域的释明第20-21页
二、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历史演变第21-27页
 (一) 德国第21-24页
 (二) 日本第24-26页
 (三) 我国台湾地区第26-27页
三、法官释明权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引入的理论背景第27-38页
 (一) 背景之一:我国的民事诉讼目的第27-31页
 (二) 背景之二:我国当前的民事诉讼模式转换第31-35页
 (三) 背景之三:我国的辩论原则第35-38页
四、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制度的现状第38-44页
 (一) 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制度的立法现状第39-42页
 (二) 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司法实践第42-44页
五、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具体适用第44-52页
 (一) 释明权的行使原则第44-46页
  1. 法官中立原则第44-45页
  2. 行使适度原则第45页
  3. 探求当事人真意原则第45-46页
 (二) 释明权的适用范围第46-48页
  1. 对诉讼请求的释明第46页
  2. 对事实主张的释明第46-47页
  3. 对证据的释明第47-48页
  4. 对法律问题和法律观点的释明第48页
 (三) 释明权的行使方式第48-50页
 (四) 释明权的救济机制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下一篇: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