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对比语言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指导理论 | 第10-1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中的不足及本文的研究方向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象似性与语篇 | 第17-29页 |
第一节 象似性的概念 | 第17-19页 |
第二节 象似性的分类 | 第19-21页 |
一、顺序象似性 | 第19-20页 |
二、数量象似性 | 第20页 |
三、距离象似性 | 第20页 |
四、话题象似性 | 第20-21页 |
五、对称象似性 | 第21页 |
第三节 语篇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第四节 语篇的结构 | 第22-26页 |
一、照应 | 第22-23页 |
二、省略 | 第23页 |
三、替代 | 第23页 |
四、连接 | 第23-24页 |
五、重复 | 第24页 |
六、同义词和反义词 | 第24页 |
七、上下义词 | 第24页 |
八、主位和述位 | 第24页 |
九、信息结构 | 第24-25页 |
十、对偶 | 第25页 |
十一、排比 | 第25-26页 |
十二、逻辑结构 | 第26页 |
第五节 象似性与语篇的关系 | 第26-29页 |
一、词汇复现、替代的象似性 | 第26页 |
二、照应的象似性 | 第26页 |
三、上、下义关系的象似性 | 第26-27页 |
四、反义词的象似性 | 第27页 |
五、对偶与排比的象似性 | 第27页 |
六、语篇逻辑结构的象似性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象似性的哲学基础及理论反思 | 第29-35页 |
第一节 象似性的哲学基础──滤减象似性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滤减象似性的弱势语言共性观 | 第30页 |
第三节 对弱势语言共性观的讨论 | 第30-32页 |
一、现实世界的不一致性 | 第31页 |
二、思维不是由现实决定的 | 第31-32页 |
三、文化同现实、思维和语言有着重大的关系 | 第32页 |
第四节 修改后的语言共性观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英汉语篇象似性的差异现象及差异特点的共性体现 | 第35-53页 |
第一节 英汉思维的差异 | 第35-37页 |
一、悟性与理性 | 第35-36页 |
二、本体意识与客体意识 | 第36页 |
三、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 | 第36-37页 |
四、对立与并举 | 第37页 |
第二节 英汉语篇象似性的差异 | 第37-52页 |
一、顺序象似性 | 第37-40页 |
二、数量象似性 | 第40-43页 |
三、距离象似性 | 第43-45页 |
四、话题象似性 | 第45-50页 |
五、对称象似性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