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tri网的海上交通事故致因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 第11-15页 |
| ·研究目标、思路和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 ·论文的主要思路 | 第15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第2章 事故致因理论综述 | 第18-32页 |
| ·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 | 第18-19页 |
| ·事故频发倾向 | 第18页 |
| ·事故遭遇倾向 | 第18-19页 |
|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第19-23页 |
|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第19-21页 |
|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第21-23页 |
|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第23页 |
| ·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模型 | 第23页 |
| ·葛登的流行病学理论 | 第23-24页 |
| ·系统理论 | 第24-31页 |
| ·能量转移论 | 第25页 |
| ·瑟利事故模型及其扩展修正模型 | 第25-27页 |
| ·轨迹交叉理论 | 第27-28页 |
| ·扰动起源论 | 第28-30页 |
| ·两类危险源理论 | 第30-31页 |
| ·事故致因理论模型评述 | 第31-32页 |
| 第3章 海上交通事故致因理论 | 第32-39页 |
| ·交通事故突变模型 | 第32-33页 |
| ·交通事故流变模型 | 第33-35页 |
| ·海事结构说 | 第35页 |
| ·Reason-SHEL模型 | 第35-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Petri网事故分析原理 | 第39-49页 |
| ·海上交通事故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 ·事故树 | 第39页 |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40页 |
|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 第40页 |
| ·Petri网事故分析方法 | 第40-47页 |
| ·Petri网简介 | 第41页 |
| ·Petri网定义 | 第41-43页 |
| ·Petri网标识方法 | 第43-44页 |
| ·Petri网分析方法 | 第44-46页 |
| ·事故致因Petri网 | 第46页 |
| ·事故致因Petri网的建模方法 | 第46页 |
| ·Petri网的分析软件 | 第46-47页 |
| ·Petri网与事故树分析方法比较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船舶碰撞事故统计数据来源及质量分析 | 第49-52页 |
| ·碰撞事故书面报告的来源及其质量分析 | 第49-50页 |
| ·资料的来源 | 第49页 |
| ·资料的选取原则 | 第49-50页 |
| ·资料的质量分析 | 第50页 |
| ·事故报告抽取内容 | 第50-52页 |
| 第6章 基于Petri网的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分析 | 第52-73页 |
| ·船舶避碰概论 | 第52-58页 |
| ·船舶碰撞概念 | 第52页 |
| ·船舶碰撞过程 | 第52-55页 |
| ·船舶避碰过程 | 第55-56页 |
| ·船舶碰撞原因 | 第56-58页 |
| ·基于Petri网的船舶碰撞事故分析 | 第58-72页 |
| ·船舶碰撞事故Petri网 | 第58-61页 |
| ·模型的解释 | 第61-66页 |
| ·模型计算机实现 | 第66-68页 |
| ·实例验证 | 第68-71页 |
| ·验证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7章 碰撞事故诊断推理分析 | 第73-79页 |
| ·模糊Petri网 | 第73-74页 |
| ·模糊Petri网的推理算法 | 第74-75页 |
| ·船舶碰撞事故的模糊推理 | 第75-78页 |
| ·小结 | 第78-79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附录 船舶碰撞事故致因模型验证计算部分程序代码 | 第83-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