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论 | 第10-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提高物理师范生素质是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12页 |
·提高物理师范生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2-13页 |
·提高物理师范生素质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13页 |
·教师素质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对教师素质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对教师素质的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新课程及其对物理教师素质的要求 | 第17-31页 |
·新课程概述 | 第17-19页 |
·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背景 | 第17页 |
·物理新课程理念的内容 | 第17-19页 |
·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要求 | 第19-27页 |
·新课程对物理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 第19-21页 |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具有新的教育观念 | 第21-22页 |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 第22-25页 |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具备完善的能力结构 | 第25-26页 |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具有新型的教学技能 | 第26-27页 |
·物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内容 | 第27-31页 |
·教师职业素质的内容 | 第27-28页 |
·概括物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内容 | 第28-31页 |
第3章 我国高校物理专业师范生素质的现状 | 第31-43页 |
·师范教育阶段对物理教师素质养成的重要作用 | 第31页 |
·对高校师范生素质共性问题的分析 | 第31-39页 |
·对心理素质现状的分析 | 第32-33页 |
·对思想道德现状的分析 | 第33-34页 |
·对专业精神现状的分析 | 第34-36页 |
·对科学文化素质现状的分析 | 第36-37页 |
·对综合素质能力现状的分析 | 第37-39页 |
·高校物理专业师范生素质特殊问题的分析 | 第39-43页 |
·物理教学基本功方面的欠缺 | 第39-40页 |
·物理学科教育知识方面的欠缺 | 第40-41页 |
·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欠缺 | 第41页 |
·物理教学实践及教研方面的欠缺 | 第41-43页 |
第4章 培养物理专业师范生素质的策略研究 | 第43-59页 |
·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 第43-44页 |
·加强师范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 第44-46页 |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教育 | 第46-48页 |
·建立学生个性心理分析档案 | 第46页 |
·强化心理学课程教学 | 第46-47页 |
·促进培养途径或学习方法的多元化 | 第47页 |
·改善提高学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外在因素 | 第47-48页 |
·在物理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 第48-49页 |
·明确物理教育过程中开展人文素质培育的可行性 | 第48-49页 |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 第49页 |
·建立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体系 | 第49-51页 |
·通过物理教学论课程,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 第50页 |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 第50-51页 |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 第51页 |
·提高学生的物理教育科研能力 | 第51-57页 |
·系统开设物理教育研究课程 | 第51-52页 |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 第52-53页 |
·提高物理师范生的创新素质 | 第53页 |
·发挥教学实践对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养成的作用 | 第53-55页 |
·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是科研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 | 第55-56页 |
·强化物理实验的实践与研究 | 第56-57页 |
·建立相应的科学评价制度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59页 |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