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钢斜拉桥主梁无应力构形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国内外斜拉桥的发展 | 第10-12页 |
·斜拉桥施工控制 | 第12-15页 |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原则和过程 | 第13页 |
·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 第13-15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 第15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正装迭代法理论 | 第16-37页 |
·概述 | 第16页 |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 第16-22页 |
·几何非线性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两端带任意刚臂的两节点悬链线索元 | 第18-19页 |
·CR 坐标系 | 第19-21页 |
·梁单元几何刚度矩阵 | 第21-22页 |
·非线性问题迭代求解过程 | 第22-24页 |
·增量法 | 第22-23页 |
·迭代法 | 第23页 |
·增量迭代混合法 | 第23-24页 |
·收敛准则 | 第24页 |
·非线性正装迭代法及算例 | 第24-36页 |
·正装法 | 第25页 |
·非线性正装迭代法 | 第25-27页 |
·工程概况 | 第27-28页 |
·主要计算参数 | 第28-31页 |
·正装施工节段分析 | 第3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斜拉桥无应力构形的计算 | 第37-53页 |
·概述 | 第37页 |
·无应力状态法 | 第37-42页 |
·无应力状态法的基本思路 | 第37-38页 |
·斜拉索的无应力索长 | 第38-40页 |
·梁塔单元无应力曲率 | 第40-42页 |
·安装线形和无应力线形的区别及计算方法 | 第42-48页 |
·安装线形与无应力线形的区别 | 第42-44页 |
·悬拼新增结点位置确定的方法 | 第44-46页 |
·无应力线形与制作尺寸计算 | 第46-48页 |
·荆岳长江大桥无应力构形的计算 | 第48-52页 |
·计算分析程序介绍 | 第48-49页 |
·无应力线形计算结果 | 第49-50页 |
·无应力制作尺寸及梁段夹角计算结果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斜拉桥主梁施工控制误差分析及其对策 | 第53-76页 |
·概述 | 第53页 |
·制作误差(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3-58页 |
·钢箱梁节段长度 | 第54页 |
·拉索长度 | 第54-55页 |
·主塔刚度(混凝土弹性模量) | 第55-56页 |
·主梁重量 | 第56页 |
·主梁刚度(弹性模量) | 第56-57页 |
·拉索刚度(弹性模量) | 第57页 |
·拉索重量 | 第57-58页 |
·误差评估 | 第58-59页 |
·钢箱梁预制误差识别分析 | 第59-61页 |
·主梁制造控制分析 | 第60页 |
·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 第60-61页 |
·钢箱梁悬臂拼装误差识别 | 第61-70页 |
·悬臂拼装误差识别 | 第61-62页 |
·拼装控制参数分析 | 第62-70页 |
·施工控制过程的自适应分析及算例 | 第70-75页 |
·自适应分析 | 第70-73页 |
·算例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