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混合梁斜拉桥概述 | 第11-13页 |
·混合梁斜拉桥的设计思路 | 第11页 |
·国内外混合梁斜拉桥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混合梁斜拉桥的优点 | 第12-13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混合梁斜拉桥施工阶段几何非线性分析与施工控制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施工阶段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施工阶段几何非线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合理状态确定与施工控制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本文工作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斜拉桥施工过程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1-39页 |
·斜拉桥施工过程受力特点 | 第21页 |
·斜拉桥施工阶段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1-37页 |
·斜拉索的非线性 | 第22-29页 |
·结构大位移效应 | 第29-32页 |
·梁柱效应 | 第32-37页 |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 第37-38页 |
·增量法 | 第37页 |
·迭代法 | 第37-38页 |
·混合法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混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几何非线性影响分析 | 第39-55页 |
·广州东沙大桥方案简介 | 第39-41页 |
·工程概况 | 第39-40页 |
·施工过程介绍 | 第40-41页 |
·东沙大桥施工阶段有限元计算 | 第41-44页 |
·计算荷载及计算参数 | 第41页 |
·计算模型 | 第41-42页 |
·计算工况 | 第42-43页 |
·计算软件 | 第43-44页 |
·几何非线性对施工阶段结构内力、应力影响分析 | 第44-48页 |
·主梁最大悬臂状态 | 第44-46页 |
·成桥恒载状态 | 第46-48页 |
·几何非线性对主梁线形影响分析 | 第48-54页 |
·几何非线性对主梁立模(就位)标高影响 | 第48-49页 |
·几何非线性对施工阶段主梁累计位移影响 | 第49-53页 |
·典型工况下几何非线性对主梁位移增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混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ANSYS 模拟计算 | 第55-64页 |
·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5-57页 |
·模型的简化 | 第55-56页 |
·单元类型的选取及单元简介 | 第56-57页 |
·应用ANSYS 对桥梁施工过程模拟计算 | 第57-59页 |
·斜拉索分阶段张拉的模拟 | 第57-58页 |
·斜拉索垂度效应的模拟 | 第58页 |
·施工过程的模拟 | 第58-59页 |
·东沙大桥施工过程ANSYS 模拟计算 | 第59-63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ANSYS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混合梁斜拉桥合理状态的确定 | 第64-79页 |
·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 | 第64-70页 |
·合理成桥状态概述 | 第64-65页 |
·混合梁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 | 第65-70页 |
·合理施工状态的确定 | 第70-73页 |
·合理施工状态概述 | 第70-71页 |
·混合梁斜拉桥合理施工状态的确定 | 第71-73页 |
·东沙大桥合理状态的确定 | 第73-78页 |
·计算模型说明 | 第73-74页 |
·东沙大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 | 第74页 |
·东沙大桥合理施工状态的确定 | 第74-76页 |
·东沙大桥静力计算结果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 | 第79-90页 |
·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 第79-80页 |
·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 | 第80页 |
·斜拉桥施工控制内容 | 第80-81页 |
·东沙大桥施工控制方案 | 第81-86页 |
·控制目标 | 第81页 |
·控制原则与精度要求 | 第81页 |
·施工控制主要工作 | 第81-86页 |
·东沙大桥施工控制实施效果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第90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录A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