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木瓜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木瓜属植物的分类 | 第11页 |
·木瓜属植物的资源分布 | 第11页 |
·木瓜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11-14页 |
·干燥技术的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干燥原理 | 第14-15页 |
·干燥技术在中药饮片脱水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干燥数学模型的研究 | 第18页 |
·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超微粉碎技术的发展 | 第18-19页 |
·超微粉体的制备方法 | 第19页 |
·超微粉碎设备机械 | 第19-21页 |
·超微粉体的表征 | 第21-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3-24页 |
·目的与意义 | 第23页 |
·试验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木瓜干燥特性的研究 | 第24-34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材料 | 第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4-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干燥试验步骤 | 第25页 |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色泽的测定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热风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30页 |
·微波干燥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热风、微波组合干燥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 第31页 |
·干燥条件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木瓜微粉的制备和表征 | 第34-41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材料 | 第34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木瓜粗粉的制备 | 第34页 |
·木瓜微粉的制备 | 第34-35页 |
·木瓜微粉的粒径测定 | 第35页 |
·木瓜微粉的显微形貌观察 | 第35页 |
·木瓜微粉的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木瓜粗粉与微粉的粒径分布情况 | 第35-38页 |
·木瓜微粉的显微形态观察 | 第38页 |
·木瓜微粉的总黄酮含量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木瓜微粉物理性质的研究 | 第41-47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材料 | 第4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休止角的测定 | 第41-42页 |
·持水力的测定 | 第42页 |
·持油力的测定 | 第42页 |
·膨胀力的测定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木瓜微粉的休止角比较 | 第42-43页 |
·木瓜微粉的持水力比较 | 第43-44页 |
·木瓜微粉持油力的比较 | 第44页 |
·木瓜微粉膨胀力的比较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木瓜微粉功能性质的研究 | 第47-55页 |
·试验材料 | 第47-48页 |
·材料 | 第47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47-48页 |
·设备和仪器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木瓜微粉对胆酸钠的吸附能力测定 | 第48页 |
·木瓜粉对Cu~(2+)、Pb~(2+)、Cd~(2+)、Hg~(2+)吸附能力的测定 | 第48-49页 |
·木瓜微粉对DPPH·、N02-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 | 第49-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木瓜微粉对胆酸钠的吸附 | 第50-51页 |
·木瓜微粉对Cu~(2+)、Pb~(2+)、Cd~(2+)、Hg~(2+)的吸附 | 第51-53页 |
·木瓜微粉的总黄酮含量及对DPPH·、NO_2~-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