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1 前言 | 第13-14页 |
2 海洋环境中的稳定氮同位素研究 | 第14-20页 |
·稳定氮同位素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14-17页 |
·稳定氮同位素方法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20页 |
3 水体中的氮同位素分析预处理方法 | 第20-24页 |
·稳定氮同位素分析预处理方法的现状 | 第20-23页 |
·稳定氮同位素分析预处理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4 长江、长江口海域的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长江、长江口海域概况 | 第24-27页 |
·长江、长江口海域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28-31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28-29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稳定氮同位素分析预处理方法研究 | 第31-44页 |
1 前言 | 第31-32页 |
2 海水中溶解态硝酸盐的氮同位素分析预处理方法研究 | 第32-39页 |
·实验装置及试剂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预处理方法实验条件探讨 | 第34-39页 |
·结论 | 第39页 |
3 长江水体中溶解态硝酸盐的氮同位素分析预处理方法研究 | 第39-42页 |
·实验装置及试剂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4 悬浮颗粒物稳定氮同位素分析方法 | 第42页 |
5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长江口海域溶解态硝酸盐δ~(15)N的分布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第44-64页 |
1 前言 | 第4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采样站位 | 第44-45页 |
·样品采集 | 第45-46页 |
·样品测定 | 第46页 |
3 结果 | 第46-50页 |
·长江口海域的水文特征分析 | 第46-47页 |
·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硝酸盐δ~(15)N的分布 | 第47-50页 |
4 讨论 | 第50-62页 |
·保守混合分析 | 第50-51页 |
·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硝酸盐δ~(15)N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第51-62页 |
5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长江口海域悬浮颗粒物δ~(15)N的分布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第64-80页 |
1 前言 | 第6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3 结果 | 第65-68页 |
4 讨论 | 第68-78页 |
·2 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悬浮颗粒物δ~(15)Np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第68-71页 |
·5 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悬浮颗粒物δ~(15)Np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第71-73页 |
·8 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悬浮颗粒物δ~(15)Np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第73-76页 |
·11 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悬浮颗粒物δ~(15)Np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第76-78页 |
5 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长江干流溶解态硝酸盐及悬浮颗粒物δ~(15)N的分布与环境意义 | 第80-114页 |
1 前言 | 第8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0-82页 |
·采样时间与调查断面 | 第80-81页 |
·采样与分析方法 | 第81-82页 |
3 结果 | 第82-92页 |
·长江干流表层水体各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 第82-86页 |
·长江干流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硝酸盐的氮同位素分布 | 第86-89页 |
·长江干流(含两支流)表层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氮同位素分布 | 第89-92页 |
4 讨论 | 第92-112页 |
·长江干流表层水体中各种形式无机氮的分布变化和迁移 | 第92-97页 |
·长江干流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硝酸盐δ~(15)N分布的环境意义 | 第97-101页 |
·长江干流表层水体中悬浮颗粒物δ~(15)N分布的环境意义 | 第101-107页 |
·长江干流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硝酸盐δ~(15)N与悬浮颗粒有机物δ~(15)N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107-110页 |
·2005 年8 月份与2006 年8 月份长江干流水体悬浮颗粒物δ~(15)N比较 | 第110-112页 |
5 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长江口海域溶解态硝酸盐δ~(15)N与悬浮颗粒物δ~(15)N的相关分析 | 第114-136页 |
1 前言 | 第114页 |
2 理论依据 | 第114-117页 |
·外源输入影响程度判断 | 第115页 |
·颗粒有机物矿化分解和硝化作用程度判断 | 第115-116页 |
·微藻的同化吸收作用程度判断 | 第116页 |
·溶解态硝酸盐δ~(15)N与悬浮颗粒物δ~(15)N之间的分馏 | 第116-117页 |
3 结果 | 第117-129页 |
·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硝酸盐与悬浮颗粒物之间氮同位素分馏程度(ε)的总体分布情况 | 第117-118页 |
·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硝酸盐δ~(15)N与悬浮颗粒物δ~(15)N及其分馏程度ε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118-129页 |
4 讨论 | 第129-134页 |
·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硝酸盐与悬浮颗粒物δ~(15)N的差异分析 | 第129-131页 |
·不同季节长江口海域溶解态硝酸盐和悬浮颗粒物之间氮的生物地球化学信息 | 第131-134页 |
5 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6-141页 |
1 稳定氮同位素分析预处理方法研究 | 第136-137页 |
2 长江口海域溶解态硝酸盐δ~(15)N的分布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第137页 |
3 长江口海域悬浮颗粒物δ~(15)N的分布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第137-138页 |
4 长江干流溶解态硝酸盐及悬浮颗粒物δ~(15)N的分布与环境意义 | 第138-139页 |
5 长江口海域溶解态硝酸盐δ~(15)N与悬浮颗粒物δ~(15)N的相关分析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5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