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坡区深水水道沉积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目的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区选择和主要结论 | 第15-19页 |
·研究区选择 | 第15-17页 |
·主要结论 | 第17-18页 |
·创新认识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深水水道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9-38页 |
·沉积物重力流过程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沉积物重力流定义 | 第19页 |
·沉积物重力流的产生 | 第19-20页 |
·沉积物重力分类 | 第20-26页 |
·流体的合并和转换 | 第26-27页 |
·重力流沉积物的再改造 | 第27页 |
·深水水道沉积体系研究进展 | 第27-38页 |
·深水水道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水道相关定义及特征 | 第28-29页 |
·水道成因及分类 | 第29-30页 |
·水道测井及地震相应 | 第30-31页 |
·深水曲流水道 | 第31-32页 |
·深水水道岩性充填特征 | 第32-37页 |
·南海北部深水水道研究现状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与层序地层分析 | 第38-56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38-40页 |
·南海北部层序地层分析 | 第40-56页 |
·琼东南盆地层序地层研究 | 第41-43页 |
·琼东南与珠江口盆地层序对比分析 | 第43-47页 |
·琼东南盆地层序发育史 | 第47-50页 |
·琼东南盆地南部陆坡物源供给模式 | 第50-52页 |
·琼东南盆地典型地质体分析 | 第52-56页 |
第四章 琼东南中央水道沉积体系的2D 地震研究 | 第56-76页 |
·琼东南中央水道体系 | 第56-57页 |
·琼东南中央水道地震特征研究 | 第57-61页 |
·中央水道的平面展布特征 | 第57-58页 |
·中央水道的地震相特征研究 | 第58-61页 |
·中央水道岩性充填 | 第61-63页 |
·中央水道形成的控制因素 | 第63-76页 |
·莺歌海盆地晚中新世-上新世沉积相演化 | 第63-67页 |
·青藏高原隆升 | 第67-69页 |
·红河袭夺与物源供给变化 | 第69-72页 |
·红河断裂活动 | 第72-73页 |
·中央水道的沉积模式及成藏特征探讨 | 第73-76页 |
第五章 琼东南陆坡深水水道的3D 地震研究 | 第76-101页 |
·深水水道的发现 | 第76-78页 |
·研究区的地质背景 | 第78页 |
·琼东南陆坡水道的地球物理特征 | 第78-91页 |
·水道研究的3D 地球物理技术应用 | 第78-80页 |
·水道的地震响应 | 第80-85页 |
·水道的时空展布特征 | 第85-91页 |
·越南中部陆架更新世末的侵蚀特征 | 第91-95页 |
·更新世末期盛冰期与海平面变化 | 第92页 |
·越南陆架全新世沉积速率 | 第92-93页 |
·越南中部陆架区全新世早期下切特征 | 第93页 |
·研究区周边地势 | 第93-94页 |
·更新世末的构造活动 | 第94-95页 |
·琼东南更新世深水水道侵蚀-充填 | 第95-101页 |
·水道侵蚀期次探讨 | 第95-98页 |
·水道成因:浊流或碎屑流 | 第98页 |
·更新世水道形成时期探讨 | 第98-99页 |
·更新世水道岩性充填特征 | 第99页 |
·琼东南更新世水道形成模式图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陆坡峡谷水道主控因素 | 第101-110页 |
·深水陆坡水道与曲流河 | 第101-105页 |
·曲流河 | 第102-103页 |
·深水水道 | 第103-104页 |
·深水水道与曲流河的区别 | 第104-105页 |
·深水水道实例分析 | 第105-108页 |
·扎伊尔扇水道-典型“河流注入型”水道 | 第105-107页 |
·琼东南中央水道-与大河供给间接有关 | 第107-108页 |
·琼东南陆坡深水水道-与小型山脉河流有关 | 第108页 |
·陆坡峡谷水道主控因素研究 | 第108-110页 |
·扇型-“河流注入型”水道 | 第109页 |
·非扇型-“非河流注入型”水道 | 第109-110页 |
第七章 结论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0-111页 |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