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手机银行产业链发展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分析框架及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2 手机银行产业发展综述 | 第19-25页 |
·手机银行简介 | 第19-20页 |
·手机银行的分类 | 第20页 |
·全球手机银行发展概况 | 第20-23页 |
·手机银行业务实现方式 | 第23-25页 |
·支付流程 | 第23页 |
·技术实现 | 第23-25页 |
3 我国手机银行产业链分析 | 第25-41页 |
·我国手机银行产业链条的构成 | 第25-31页 |
·银行/金融机构 | 第26-27页 |
·移动通信运营商 | 第27-28页 |
·第三方支付公司 | 第28-29页 |
·商家 | 第29页 |
·消费者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我国手机银行产业链成长状况分析 | 第31-36页 |
·我国手机银行产业链成长历程分析 | 第31-32页 |
·我国手机银行产业链成长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我国手机银行产业链成长环境分析 | 第34-36页 |
·我国手机银行产业链商业运营模式分析 | 第36-41页 |
·以金融机构为主导 | 第36-38页 |
·以运营商独立运营为主导 | 第38-40页 |
·以第三方运营商为主导 | 第40-41页 |
4 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 第41-48页 |
·优势分析(Sthengths) | 第41-43页 |
·巨大的市场机遇 | 第41-42页 |
·成熟的支付渠道和低廉的业务成本 | 第42页 |
·可为产业链各方带来可观的业务收入 | 第42页 |
·银行之间的竞争推动产业链向前发展 | 第42-43页 |
·国外成熟的运营经验可供借荐 | 第43页 |
·劣势分析(Weakness) | 第43-45页 |
·安全的问题 | 第43页 |
·国家政策的问题 | 第43-44页 |
·信用制度的问题 | 第44页 |
·消费习惯的问题 | 第44-45页 |
·产品质量的问题 | 第45页 |
·支付资费的问题 | 第45页 |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 第45-47页 |
·物联网带来手机支付的新纪元 | 第46页 |
·手机支付业务向公用事业领域延伸 | 第46页 |
·"超级网银"为电子支付预留发展空间 | 第46页 |
·手机银行服务"上海世博会" | 第46-47页 |
·威胁分析(Threats) | 第47-48页 |
·专业人才短缺 | 第47页 |
·支付终端成本高昂 | 第47页 |
·商户推广难度大 | 第47-48页 |
5 我国手机银行产业链整合策略 | 第48-53页 |
·手机银行产业链整合的思路 | 第48-49页 |
·产业链整合实现途径 | 第49-51页 |
·股权并购途径 | 第49-50页 |
·战略联盟途径 | 第50-51页 |
·产业集群途径 | 第51页 |
·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的优化策略 | 第51-52页 |
·适合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 | 第52-53页 |
6 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的建议 | 第53-55页 |
·政府层面 | 第53-54页 |
·进一步加强行业市场监管 | 第53页 |
·加强电子支付牌照发放制度 | 第53-54页 |
·企业层面 | 第54-55页 |
·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关系 | 第54页 |
·加强推广力度提高用户满意度 | 第54-55页 |
·商家选择和激励策略 | 第55页 |
·考虑通过注资的方式掌握产业链 | 第55页 |
7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