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政府“三位”制因探究及其对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选题动因 | 第10-12页 |
·选题动机 | 第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价值 | 第12-15页 |
·研究情况 | 第12-14页 |
·观点评述 | 第14页 |
·论题确立 | 第14-15页 |
·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家族企业 | 第15-16页 |
·政府职能 | 第16-17页 |
·“三位” | 第17-19页 |
·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市场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政府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企业管理理论 | 第21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政府对家族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24-33页 |
·政府认同阶段 | 第24-27页 |
·“态度暧昧” | 第24-25页 |
·“允许存在” | 第25-26页 |
·“大力发展” | 第26-27页 |
·政府扶持阶段 | 第27-29页 |
·“党的政策” | 第27-28页 |
·“法律规定” | 第28-29页 |
·“实施方案” | 第29页 |
·政府导向阶段 | 第29-33页 |
·完善家族企业制 | 第30页 |
·家族企业的转制 | 第30-31页 |
·家族企业的转轨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影响家族企业发展“三位”制因 | 第33-45页 |
·职能“缺位” | 第33-37页 |
·“治安恶化” | 第34-35页 |
·“公关费用” | 第35-36页 |
·“纠纷解决” | 第36-37页 |
·职能“错位” | 第37-40页 |
·“分配不公” | 第37页 |
·“宏观调控” | 第37-38页 |
·“税收政策” | 第38-39页 |
·“信贷政策” | 第39-40页 |
·职能“越位” | 第40-45页 |
·“三乱” | 第41-42页 |
·“敲诈勒索” | 第42-43页 |
·“政府军队人员经商”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三位”制因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5-61页 |
·营造有利家族企业发展的和谐气氛 | 第45-50页 |
·和谐经济 | 第45-46页 |
·和谐政治 | 第46-47页 |
·和谐文化 | 第47-48页 |
·和谐社会 | 第48-50页 |
·加强政府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实施力度 | 第50-55页 |
·“缺位”治理 | 第50-51页 |
·“错位”治理 | 第51-53页 |
·“越位”治理 | 第53-55页 |
·落实政府对家族企业作为的有效监督 | 第55-61页 |
·监督的特点 | 第55-57页 |
·监督的原则 | 第57-58页 |
·监督的实施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