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言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 第13-16页 |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 第13-14页 |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 第14页 |
三、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是适应思政课教学发展的需要 | 第14-16页 |
第二章、从高职思政教师的基本情况看其素质的适应性 | 第16-19页 |
一、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 | 第16页 |
二、结构不合理 | 第16-17页 |
三、教师队伍来源比较单一 | 第17页 |
四、教育方式方法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要求 | 第17-18页 |
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与思政课教师素质要求 | 第19-35页 |
一、高职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 第19-21页 |
(一) 教学目标的明确导向性 | 第19页 |
(二)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 第19-20页 |
(三) 教学对象的较大差异性 | 第20页 |
(四) 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 第20-21页 |
(五) 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 | 第21页 |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1-22页 |
三、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 第22-35页 |
(一) 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 第22-23页 |
(二)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 第23-25页 |
(三) 较强的教师职业道德 | 第25-27页 |
(四) 知识水平要求 | 第27-29页 |
(五) 力水平要求 | 第29-35页 |
第四章 提高高职思政教师素质的基本思路和措施探讨 | 第35-58页 |
一、加强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 第35-40页 |
(一) 提升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 第35-38页 |
(二) 提高思政教师社会实践素质的途径 | 第38-40页 |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 第40-45页 |
(一) 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41-43页 |
(二) 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 第43-45页 |
三、加强管理和投入,提高能力水平 | 第45-49页 |
(一) 加强培养与考核,提高教学能力 | 第45-46页 |
(二) 加大支持与投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 第46-47页 |
(三) 制定奖惩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探索能力 | 第47页 |
(四)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 第47-48页 |
(五) 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 | 第48-49页 |
四、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素质 | 第49-58页 |
(一)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 第49-50页 |
(二)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 第50-52页 |
(三) 反思性教学法实践的基本流程 | 第52-53页 |
(四)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 | 第53-55页 |
(五)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 第55-56页 |
(六) 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一点思考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