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威权政治概述 | 第11-17页 |
(一) 威权主义与威权政治的早期研究 | 第11-14页 |
1. 威权主义研究的起源 | 第11-12页 |
2. 威权主义概念的明晰 | 第12-14页 |
(二) 新威权主义与战后的新兴威权国家 | 第14-17页 |
1. 新威权主义政治观的兴起 | 第14-15页 |
2. 战后新兴威权国家的政治选择简析 | 第15-17页 |
二、新加坡威权政治的孕育与发展 | 第17-26页 |
(一) 新加坡威权政治产生的政治生态背景 | 第17-20页 |
1. 英人的政治制度遗产:殖民总督集权制与威斯敏斯特民主模式 | 第17-19页 |
2. 华人的政治传统遗产:儒家文化的君权专制主义与家长制等级服从心理 | 第19-20页 |
(二) 新加坡威权政治的形成与巩固 | 第20-26页 |
1. 人民行动党利用左翼力量上台掌权 | 第20-22页 |
2. 人民行动党镇压左翼政党加强集权 | 第22-23页 |
3. 人民行动党面对新形势巩固和改良威权统治 | 第23-26页 |
三、新加坡威权政治良性运转的基本要素 | 第26-38页 |
(一) 人民行动党的一党独大与自我更新 | 第26-29页 |
1. 人民行动党运用权力手腕保证一党独大地位 | 第26-28页 |
2. 人民行动党保持自身活力和自我更新 | 第28-29页 |
(二) 人民行动党政府的能效治理与统治 | 第29-38页 |
1. 人民行动党政府对社会:多方位渗透与管制 | 第30-31页 |
2. 人民行动党政府对经济:优先发展战略 | 第31-33页 |
3. 人民行动党政府对文化:塑造共同价值观 | 第33-34页 |
4. 人民行动党政府对法制:严刑峻法保障秩序 | 第34-35页 |
5. 人民行动党政府对腐败:零容忍与杜绝 | 第35-38页 |
四、新加坡威权政治模式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 第38-44页 |
(一) 新加坡威权政治模式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借鉴价值 | 第38-41页 |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 第38-39页 |
2. 坚持不懈的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自我更新 | 第39-40页 |
3. 逐步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 第40-41页 |
(二) 新加坡威权政治模式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局限性 | 第41-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