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儒道兼修的养生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文献综述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葛洪简介及时代背景 | 第10-14页 |
·葛洪简介 | 第10-12页 |
·葛洪家世 | 第10页 |
·葛洪生平 | 第10-12页 |
·葛洪著作 | 第12页 |
·时代背景 | 第12-14页 |
·政治经济 | 第12-13页 |
·文化道教 | 第13-14页 |
第2章 养生的哲学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养生本体论 | 第14-16页 |
·养生认识论 | 第16-20页 |
·养生的形神观念:形神之辩证关系 | 第16-17页 |
·养生的指导思想:我命在我不在天 | 第17-18页 |
·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以不伤为本 | 第18-20页 |
·养生神仙观 | 第20-24页 |
·神仙实有 | 第20-22页 |
·仙道可学 | 第22-24页 |
第3章 养生的道教实践方法 | 第24-33页 |
·养生实践前提 | 第24-26页 |
·志坚勤求 | 第24-25页 |
·知足节欲 | 第25页 |
·博闻善择 | 第25-26页 |
·明师指点 | 第26页 |
·养生实践方法 | 第26-33页 |
·服食金丹 | 第26-28页 |
·善于行气 | 第28-29页 |
·懂房中术 | 第29-31页 |
·兼用众术 | 第31-33页 |
第4章 养生的儒家道德诉求 | 第33-38页 |
·养生道德诉求之依据 | 第33-34页 |
·赏善罚恶乃天地有灵之必然推理 | 第33-34页 |
·积善立功乃修道求仙之必然要求 | 第34页 |
·养生道德诉求之内容 | 第34-36页 |
·为善积德 | 第34-35页 |
·弃为恶迹 | 第35-36页 |
·养生道德诉求之评价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