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郑州市促进大学生就业模式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导言第9-12页
 一、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第10-11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政府职能定位第12-25页
 第一节 政府职能概述第12-14页
  一、政府职能的定义及类型第13页
  二、服务型政府中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第13-14页
 第二节 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职能概述第14-19页
  一、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第14-16页
  二、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第16-19页
 第三节 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现状第19-22页
  一、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的相关政策第19-20页
  二、就业激励政策第20页
  三、提供就业服务的相关政策第20-22页
 第四节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权责分工第22-25页
  一、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二者的地位第22-23页
  二、中央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第23页
  三、地方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及限制条件第23-25页
第二章 郑州市大学生就业现状第25-32页
 第一节 郑州市大学生就业总体情况第25-27页
  一、郑州市大学生供给与需求情况分析第25-26页
  二、郑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特征第26-27页
 第二节 郑州市大学生就业市场主要问题第27-29页
  一、供需数量失衡第27页
  二、就业结构性失衡第27-28页
  三、户籍限制引发的就业难问题第28页
  四、就业体制内外和行业内外存在巨大差距第28-29页
  五、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心态尚未转变第29页
 第三节 郑州市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9-32页
  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第29页
  二、人口基数大和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第29-30页
  三、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的过分重视第30页
  四、技术进步促使劳动力需求减少第30-32页
第三章 郑州市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及问题第32-42页
 第一节 郑州市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介绍第32-35页
  一、政府联系企业设立见习基地第32-33页
  二、多渠道开辟基层岗位第33页
  三、政府从自身开发岗位资源第33页
  四、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予以政策扶持第33-34页
  五、进一步完善各项服务第34-35页
 第二节 郑州市促进大学生就业模式的特点及其成效第35-38页
  一、政府发挥创造性第36页
  二、政府不断提升和完善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服务水平第36-37页
  三、政府主动承担起协调者和中介的角色第37-38页
  四、协调部门间合作第38页
 第三节 郑州市促进大学生就业模式的局限第38-42页
  一、部分政策的短期效应第39页
  二、部分政策措施执行遭遇困难第39-40页
  三、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偏离政策目标第40页
  四、缺乏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统一的制度第40-41页
  五、政府在强化政策、财政的支持的同时,对市场监督不到位第41-42页
第四章 国内地方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共同经验第42-47页
 第一节 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容量第42-43页
  一、调整企业结构第42-43页
  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第43页
 第二节 转变陈旧就业观念第43-44页
  一、传统思想对就业观念产生不利的影响第43-44页
  二、发挥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引导作用第44页
 第三节 采用各种优惠扶持大学生创业第44-46页
  一、政府与高校合作给予大学生创业引导和指导第45页
  二、降低创业的行政成本,提高创业的预期收益第45页
  三、提供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第45-46页
 第四节 地方政府对基层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培训第46-47页
  一、组织招聘合格的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第46页
  二、给本地进入基层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岗前培训和其他服务第46页
  三、改善基础条件,不断改进工作环境第46-47页
第五章 对完善郑州市促进大学生就业模式的建议第47-53页
 第一节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第47-48页
  一、完善政府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第47页
  二、完善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第47页
  三、社会职业介绍机构的就业指导服务第47-48页
 第二节 构建制度依托第48-49页
  一、建立和完善政绩考核机制第48-49页
  二、增加对就业指导部门投入第49页
 第三节 成效测评第49-51页
  一、进一步改革高校教育的专业学科结构第49-50页
  二、完善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第50页
  三、改革高校就业工作管理方式第50-51页
 第四节 发展并利用非营利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功能和作用第51-53页
  一、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自治能力第51页
  二、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财政支持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北京地区部分高校为例
下一篇:高校BBS舆情研究--浅析高校BBS舆情对校园亚文化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