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食品安全现状 | 第11-12页 |
·食品中重金属研究的意义 | 第12-15页 |
·重金属的危害 | 第12-13页 |
·食品中三种重金属限量标准 | 第13-15页 |
·常用的分离富集技术 | 第15-18页 |
·溶剂萃取 | 第15页 |
·浊点萃取 | 第15-17页 |
·吸附分离 | 第17页 |
·共沉淀 | 第17页 |
·流动注射在线富集 | 第17-18页 |
·食品中铜、镉、锌的分析方法概述 | 第18-20页 |
·食品中铜分析方法概述 | 第18-19页 |
·食品中镉分析方法概述 | 第19页 |
·食品中锌分析方法概述 | 第19-20页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锌试剂络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铜 | 第22-31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仪器 | 第23页 |
·试剂 | 第23页 |
·样品预处理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溶液酸度的选择 | 第24页 |
·锌试剂用量的选择 | 第24-26页 |
·络合温度的选择 | 第26页 |
·锌试剂络合时间的选择 | 第26页 |
·萃取时间的选择 | 第26-27页 |
·共存离子干扰及消除 | 第27-28页 |
·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 第28-29页 |
·样品分析 | 第29页 |
·结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二苯氨基脲络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镉 | 第31-41页 |
·引言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仪器 | 第31-32页 |
·试剂 | 第32页 |
·样品预处理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萃取体系的选择 | 第33-34页 |
·pH值的选择 | 第34页 |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 第34-35页 |
·DPC用量的选择 | 第35页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用量的选择 | 第35-36页 |
·氯化钠用量的选择 | 第36-37页 |
·络合时间和络合温度的选择 | 第37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37-38页 |
·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38-39页 |
·样品分析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锌 | 第41-53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仪器 | 第42页 |
·试剂 | 第42-43页 |
·仪器条件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样品预处理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pH值的选择 | 第44页 |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 第44-45页 |
·氯化钠用量的选择 | 第45-46页 |
·PAN用量的选择 | 第46-47页 |
·OP用量的选择 | 第47-48页 |
·平衡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 第48-49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49-50页 |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 第50-51页 |
·样品分析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总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文章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