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概述 | 第15-20页 |
2.1 专家辅助人的界定 | 第15-16页 |
2.2 专家辅助人与相关概念比较 | 第16-17页 |
2.2.1 专家辅助人与证人 | 第16页 |
2.2.2 专家辅助人与鉴定人 | 第16-17页 |
2.2.3 专家辅助人与诉讼代理人 | 第17页 |
2.3 专家辅助人制度的价值 | 第17-20页 |
2.3.1 保障当事人诉权,增强当事人的质证能力 | 第17-18页 |
2.3.2 弥补现行鉴定制度缺陷,推动司法鉴定事业发展 | 第18页 |
2.3.3 推动庭审实质化,促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体制改革 | 第18-20页 |
3 域外相关制度的考察与评析 | 第20-25页 |
3.1 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 | 第20-21页 |
3.1.1 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的内容 | 第20-21页 |
3.1.2 对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的评析 | 第21页 |
3.2 大陆法系专家证据制度 | 第21-25页 |
3.2.1 日本诉讼辅佐人制度的内容及评析 | 第21-22页 |
3.2.2 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的内容及评析 | 第22-25页 |
4 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实践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4.1 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实践现状 | 第25-27页 |
4.1.1 专家辅助人的称谓适用 | 第25页 |
4.1.2 专家辅助人的信息说明 | 第25-26页 |
4.1.3 专家辅助人的意见采信 | 第26-27页 |
4.2 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4.2.1 专家辅助人资格认定标准缺失 | 第27页 |
4.2.2 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不明 | 第27页 |
4.2.3 专家辅助人意见证明力不足 | 第27-28页 |
4.2.4 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之程序有待完善 | 第28-29页 |
5 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优化路径 | 第29-34页 |
5.1 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资格认定标准 | 第29页 |
5.2 合理定位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 | 第29-30页 |
5.3 强化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证据效力 | 第30页 |
5.4 完善专家辅助人参诉程序设计 | 第30-32页 |
5.4.1 扩大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启动主体 | 第31页 |
5.4.2 细化专家辅助人的出庭规则 | 第31-32页 |
5.5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第32-34页 |
5.5.1 规范专家辅助人行业管理 | 第32页 |
5.5.2 建立专家辅助人违法纠责机制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8页 |